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朔野正秋风,前程见碛鸿。
日西身独远,山转路无穷。
树隔高关断,沙连大漠空。
君看河外将,早晚拟平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远行者深厚的情谊。开篇“朔野正秋风,前程见碛鸿”写出了秋天的北方草原上,阵阵秋风中带着雁鸣声,给人以苍凉之感。这里的“碛”指的是古代边塞地区用来标志疆界的小土堆或石堆,而“碛鸿”则是远处传来的雁叫声,既象征了季节更替,也暗示了边关的荒凉。
接着,“日西身独远,山转路无穷”描绘了夕阳下的孤独旅人,面对蜿蜒曲折的山路,无尽的旅途让人感到心中的苍茫。诗人通过这样的景象,传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关切。
“树隔高关断,沙连大漠空”则进一步深化了边塞的荒凉感。树木将高峻的关隘隔绝开来,大漠连绵,给人以广阔而孤寂之感。这两句强调了旅途的艰险与孤独。
最后,“君看河外将,早晚拟平戎”中“河外将”可能指的是边塞地区的军事长官或是前往边塞地区的将领。诗人劝告友人要注意安全,早晚都要准备好防御敌人的设施,以应对边疆可能出现的战乱。这不仅表达了对友人安危的关心,也反映出当时边塞地区的紧张气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对远行者深切的情感和对边塞生活的理解。同时,它也展示了古代文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注以及对军事防御的重视。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东堂虽不捷,西去复何愁。
蜀马知归路,巴山似旧游。
星临剑阁动,花落锦江流。
鼓吹青林下,时闻祭武侯。
云水入荆湘,古来鱼鸟乡。
故关重隔远,春日独行长。
山溜含清韵,江雷吐夜光。
郡中词客会,游子更升堂。
见说海西隅,山川与俗殊。
宦游如不到,仙分即应无。
瀑布当公署,天台是县图。
遥知为吏去,有术字茕孤。
防秋戎马恐来奔,诏发将军出雁门。
遥领短兵登陇首,独横长剑向河源。
悠扬落日黄云动,苍莽阴风白草翻。
若纵干戈更深入,应闻收得到昆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