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防秋戎马恐来奔,诏发将军出雁门。
遥领短兵登陇首,独横长剑向河源。
悠扬落日黄云动,苍莽阴风白草翻。
若纵干戈更深入,应闻收得到昆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边疆将军出征的壮丽场景,展现了古代边塞戍守的严峻与苛酷。诗人以“防秋戎马恐来奔”开篇,直切主题,表达了边关对敌军侵犯的忧虑和紧迫感。随后,“诏发将军出雁门”则指示了国家对边疆战备的重视与迅速行动。
“遥领短兵登陇首,独横长剑向河源。”这里的“遥领短兵”强调了将士们持矛守卫的英勇姿态,而“独横长剑向河源”则凸显了一位将军的孤胆英雄,剑指江河之源,象征着对边疆安全的坚定维护。
“悠扬落日黄云动,苍莽阴风白草翻。”这两句描绘了边塞秋末的萧瑟景象,夕阳西下,黄云随风起伏,草地在阴冷的风中摇曳,增添了一份萧杀和悲凉。
“若纵干戈更深入,应闻收得到昆崙。”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如果敌军再次深入,将士们应继续战斗直至胜利,以昆仑山为象征的疆域尽头,强调了坚守边土、抗击敌人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将军出征的场景,展示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战争的残酷,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对远方战事的忧虑和对英雄将士的赞美。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却共孤云去,高眠最上峰。
半湖乘早月,中路入疏钟。
秋尽虫声急,夜深山雨重。
当时同隐者,分得几株松。
君逐云山去,人间又绝踪。
秋尽草虫急,夜深山雨重。
平生心未已,岂得更相从。
北鸟飞不到,北人今去游。
天涯浮瘴水,岭外问潘州。
草木春冬茂,猿猱日夜愁。
定知迁客泪,应只对君流。
延陵称贵邑,季子有高踪。
古迹传多代,仙山管几峰。
微泉声小雨,异木色深冬。
去毕三年秩,新诗箧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