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有作二首(其二)

惨惨岁云暮,寒日无停光。

况复阴晦多,景短重云长。

梳头坐清晓,朝饭熟黄粱。

官闲无事业,终日偃空堂。

经时不跨马,门径秋芜荒。

惟有霜后山,当帘对苍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凄凉的年末已至,寒冷的太阳没有连续的光芒。
更何况阴天多,阳光短暂,乌云又厚实漫长。
清晨坐在梳妆台前,早餐只有一碗黄粱米粥。
官职清闲无事可做,整天只能在空荡的厅堂度过。
许久未曾骑马出门,门外小径已长满秋草荒芜。
唯有霜后的山峦,映入眼帘,一片苍茫无边。

注释

岁云暮:年终岁末。
寒日:寒冷的太阳。
阴晦:阴天昏暗。
景短:阳光短暂。
重云长:乌云密布。
梳头:早晨梳头。
朝饭:早饭。
黄粱:黄粱米粥。
官闲:官职清闲。
偃空堂:空荡的厅堂。
不跨马:久未骑马。
秋芜荒:秋草荒芜。
霜后山:霜后的山峦。
当帘:映入眼帘。
苍苍:苍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和闲适的情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惨惨岁云暮,寒日无停光。" 这两句开篇就营造了一种秋末时节的阴冷氛围,岁末的云色沉重,太阳也失去了它的温暖和活力,显得异常凄凉。

"况复阴晦多,景短重云长。" 这里的“况复”意味着加之以往,这种阴冷的天气更加频繁出现,秋季原本就较短的白昼被厚重的云层所笼罩,使得日照更为短暂。

"梳头坐清晓,朝饭熟黄粱。" 这里诗人转而描绘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在清晨梳洗完毕后静坐,享用着早餐的简单食物——黄粱,这种平淡无奇的生活反映出诗人的安贫乐道。

"官闲无事业,终日偃空堂。"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官场职务的疏离感,没有什么具体的事业要追求,每天都在空旷的大厅中度过,显得悠闲而又有些孤独。

"经时不跨马,门径秋芜荒。" 这里的“经时”意味着日复一日,而诗人却很少骑马外出,即使是走动,也只是在家门前的小路上,那些本应整洁的道路也因为季节的更迭而变得杂草丛生。

最后两句 "惟有霜后山,当帘对苍苍。" 把诗人的视线转向了外部景物——秋后的山色,透过窗帘看去,那些山峦在淡薄的晨雾中显得格外苍茫和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情怀。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九月下旬有作二首(其一)

今辰九月末,秋物能几许。

翩翩风中叶,卷卷自飞舞。

馀姿不复妍,日夜逐尘土。

寥寥空枝高,但有寒鸟聚。

天时不汝留,变化竟谁主。

今古无奈何,悲歌徒自苦。

形式: 古风

九月末大风一夕遂安置火炉有感二首(其二)

风声一夜下林端,遽作霜天十月寒。

三伏炎蒸不可过,北风栗烈亦何难。

人情何待常从缓,天令难移古不刊。

幸有布裘毡履在,雪深高卧更安闲。

形式: 七言律诗

九月末大风一夕遂安置火炉有感二首(其一)

谪官两向黄州火,知是明年何处冬。

须信炎凉相代至,亦知荣辱到头空。

怨咨莫起天公念,燕坐何妨佛理通。

更有墙边一樽酒,能于愁面放春红。

形式: 七言律诗

九月末风雨初寒(其二)

爱此庭下菊,萧萧何及时。

郊原一秋暵,麦种待荣滋。

今年真有秋,禾菽实累累。

老农笑谓予,不复悯汝饥。

桑榆可析薪,秋风可夜吹。

晴明理罝缴,雉兔日已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