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侍者之浙右

一本潼川花瑞菜,全蜀知名谁不爱。

夜雨丛凝色染蓝,春风花噀香如麝。

不知何处得灵根,栽遍牛头山后前。

古佛低头看不厌,声闻鼻孔被渠穿。

上人携种游江浙,味与首阳薇不别。

伏虎岩前清客尝,老饕嚼断娘生舌。

馀香分饷老芝峰,彷佛家园小摘同。

此去零星休卖弄,珍藏大作苏陀供。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本潼川出名的花瑞菜,全蜀之人谁不喜爱。
夜晚的雨滴使花丛颜色如蓝,春风中花朵香气似麝香。
不知从何处寻得神奇根茎,它遍布在牛头山前后。
古佛低头观赏也不厌倦,它的香气甚至穿透了佛鼻孔。
僧人带着种子游历江浙,味道与首阳山的薇菜无异。
在伏虎岩前,清雅的客人品尝过,连贪吃的人也赞不绝口。
剩余的香味分赠给老芝峰,仿佛家乡的小摘一般。
今后不再随意售卖,只作为珍贵的供品,供奉于苏陀寺中。

注释

潼川:地名,指四川潼川。
花瑞菜:一种珍贵的花卉。
灵根:指神奇或稀有植物的根部。
牛头山:具体地点,可能有特殊意义。
首阳薇:古代隐士所食的野菜,象征简朴生活。
伏虎岩:可能是山岩的名字,可能有佛教故事关联。
老饕:美食家,形容非常贪吃的人。
苏陀供:可能指寺庙中的供品,或佛教用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绍昙所作的《缘侍者之浙右》,描绘了一本来自潼川的珍贵花卉——花瑞菜。诗人赞美其夜间雨后色彩如蓝,春风吹过香气似麝,显得异常美丽且独特。这种花的神奇之处在于不知其种植源头,却在牛头山前后广为栽种,连古佛也沉醉其中,仿佛被它的香气穿透鼻孔。

诗中提到侍者将花种带到江浙地区,其味道与首阳薇相似,但更胜一筹。在伏虎岩前,清雅的客人品尝了这花,甚至有人形容其美味能让人忘我,连舌头都仿佛被嚼断。花香还被分送给老芝峰的友人,犹如自家园中的采摘,令人回味无穷。

最后,诗人劝诫不要轻易炫耀这些珍稀之物,应将其视为佛门圣品,作为供奉苏陀(即佛教僧侣的食物)的佳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花瑞菜的非凡魅力以及诗人对佛法和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舜兄南山为僧后归东林

新生白额眼光摇,肯向南山恋旧巢。

背踏西风行一转,人惊不过虎溪桥。

形式: 七言绝句

舜侍者以拙自处请语为警

大地人求巧,子独全其拙。

吃饭倒把匙,刺眼翻著袜。

只知困守株,不愁飞辩月。

天真未解分,混沌一团铁。

抱璞寻炉锤,巧手难施设。

朅来就拙玲珑阴,毡拍板合无弦琴。

摘杨黄花嗑然笑,樵童牧竖皆知音。

岂不见棱道者,破七蒲团无缝罅。

鬼窟翻身呼大差,卷起帘来见天下。

又不见隆藏主,此是吾家睡虎子。

气肃西风牙爪露,千林扫迹无狐兔。

须知巧自拙中出,巧拙到头无处觅。

无寻觅处知端的,急来与汝粗拳吃。

形式: 古风

赋梅

雪边春信到衡茅,谁遣梅兄慰寂寥。

秀气一枝抽嫩玉,寒英五叶剪生绡。

月移疏影窗前挂,风递清香竹外飘。

几许吟魂招不返,急催兰弟读离骚。

形式: 七言律诗

跋永明惟心诀

心已强名,诀从何来。

永明剜肉作疮,何山隔壁猜谜。

急急将来付丙丁,大丈夫儿休拟议。

如拟议,三级浪高鱼化龙,痴人犹戽夜塘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