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都曹屡寄诗且督和答作此示之

古诗三千篇,删取财十一。

每读先再拜,若听清庙瑟。

诗降为楚骚,犹足中六律。

天未丧斯文,杜老乃独出。

陵迟至元白,固已可愤疾。

及观晚唐作,令人欲焚笔。

此风近复炽,隙穴始难窒。

淫哇解移人,往往丧妙质。

苦言告学者,切勿为所怵。

杭川必至海,为道当择术。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翻译

古代诗歌有三千篇,我只选取了十分之一。
每次阅读都深深鞠躬,仿佛在倾听清庙中的瑟乐。
诗歌从雅正变为楚辞,但仍遵循音律。
上天并未让这种文化消亡,杜甫独自崭露头角。
衰落到元稹、白居易时期,已让人感到愤怒。
看到晚唐的作品,竟让人想烧毁笔墨。
这种不良风气又盛行起来,难以阻绝。
过分的艳丽和放纵会使人迷失,失去原有的精华。
我苦口婆心地告诫学习者,切勿被其迷惑。
如同河水最终流入大海,追求学问应选择正确的道路。

注释

删取:挑选、选取。
清庙瑟:清庙中的瑟乐,象征高雅的文化。
中六律:符合音律。
陵迟:衰落。
元白:指元稹和白居易。
炽:旺盛、盛行。
淫哇:过分艳丽或放纵。
妙质:原有的精华、高雅品质。
怵:恐惧、震慑。
杭川:比喻学问的积累过程。
海:比喻学问的最高境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他以古诗的演变和批评晚唐诗歌风气为题,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深刻见解。诗中提到古代诗歌数量众多,但经过筛选,精华仅存十分之一,强调了精选诗歌的重要性。诗人推崇《诗经》和楚辞,认为它们遵循音乐和谐,暗示了诗歌创作应有严谨的格律和内涵。

陆游接着批评了从杜甫到元稹、白居易这一时期的诗歌,认为其质量下滑,令人感到愤怒和痛惜。他特别指出晚唐诗歌的颓废倾向,过分追求形式或情感的表达,导致诗歌失去原有的高雅品质。他以此告诫学习诗歌的人,要谨慎选择创作路径,避免被不良风气所影响。

最后,诗人以“杭川必至海”比喻诗歌创作应有坚定的方向,通过正确的道路达到深远的艺术境界,再次强调了选择恰当的艺术手法和坚守诗歌精神的重要性。整首诗寓教于诗,体现了陆游对于诗歌艺术的严谨态度和责任感。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宏智禅师真赞

死诸葛走生仲达,死姚崇卖生张说。

看渠临了一著子,诸方倒退三十里。

形式:

寿考如富贵

寿考如富贵,初亦不自知。

邂逅偶不死,亦或至期颐。

予少多疾恙,五十已遽衰。

齿摇颔须白,萧然蒲柳姿。

俛仰忽二纪,卧病实半之。

富贵不可求,寿亦岂汝私。

万事付自然,孰为乐与悲。

惟当老益学,易箦以为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张园海棠

洛阳春信久不通,姚魏开落战尘中。

扬州千叶昔曾见,已叹造化无馀功。

西来始见海棠盛,成都第一推燕宫。

池台扫除凡木尽,天地眩转花光红。

庆云堕空不飞去,时有绛雪萦微风。

蜂蝶成团出无路,我亦狂走迷西东。

此园低树犹三丈,锦绣却在青天上。

不须更著刀尺裁,乞与齐奴开步障。

形式: 古风

志公院在剑门东五里院东石壁间有若僧负杖者杖端髣髴有刀尺拂子之状

江东争夺缠妖祲,哀哉斯民乱方甚。

锦幪老人盖古佛,现身为作大慈荫。

萧翁八十尚儿痴,幡盖钟螺闹中禁。

当时此老默笑渠,大法栋梁身独任。

杖头示人三转语,开口丧身如饮鸩。

纷纷放弑但可怜,何曾为汝陈符谶。

形式: 古风 押[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