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园海棠

洛阳春信久不通,姚魏开落战尘中。

扬州千叶昔曾见,已叹造化无馀功。

西来始见海棠盛,成都第一推燕宫。

池台扫除凡木尽,天地眩转花光红。

庆云堕空不飞去,时有绛雪萦微风。

蜂蝶成团出无路,我亦狂走迷西东。

此园低树犹三丈,锦绣却在青天上。

不须更著刀尺裁,乞与齐奴开步障。

形式: 古风

翻译

洛阳的春天讯息长久断绝,姚魏间的战争扬起尘土。
曾经在扬州见过千叶花盛开,那时已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不再。
从西方来初次见到海棠繁盛,成都的燕宫被誉为第一。
园林中的池台清理了普通树木,天地间只有鲜艳的花色晃动。
祥云坠落空中却不飞走,偶尔有深红色雪花随微风飘荡。
蜜蜂蝴蝶结成群却找不到出路,我也疯狂奔跑迷失东西。
这园中的矮树仍有三丈高,美丽的锦绣却在青天之上。
无需再用剪刀裁剪,只求能给齐奴打开那屏障般的花丛。

注释

春信:春天的信息,指花开的消息。
姚魏:古代地名,此处可能指战乱之地。
千叶:形容花朵繁多。
造化:自然。
海棠:一种花卉。
燕宫:可能指皇宫或名胜之地。
池台:园林中的池塘和平台。
绛雪:深红色的雪花,比喻花瓣。
刀尺:裁剪工具。
齐奴: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仆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张园海棠》,通过对洛阳和扬州海棠的对比,描绘了张园中海棠盛开的壮观景象。首句“洛阳春信久不通”表达了对远方亲友消息断绝的忧虑,而“姚魏开落战尘中”则暗指战乱影响了赏花的心情。接着,诗人提及曾在扬州见过千叶海棠,感叹自然之美已不多见。

“西来始见海棠盛,成都第一推燕宫”赞美了张园中海棠的繁盛,将其与成都的燕宫海棠相提并论,强调其独特地位。接下来的诗句“池台扫除凡木尽,天地眩转花光红”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海棠花开得如天地间唯一的色彩,绚烂夺目。

“庆云堕空不飞去,时有绛雪萦微风”以云霞和雪花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海棠花的娇艳。诗人“蜂蝶成团出无路,我亦狂走迷西东”自比为被花色吸引的蜂蝶,流露出对海棠的喜爱和痴迷。

最后两句“此园低树犹三丈,锦绣却在青天上”形象地形容海棠花如天上的锦绣,高不可攀,令人惊叹。诗人甚至希望不用修剪,让海棠自然生长,足以遮蔽视线,如同步障一般,表达了对海棠的无比赞赏。

整体来看,陆游的《张园海棠》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海棠花的美丽和张园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和平与美好的向往。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志公院在剑门东五里院东石壁间有若僧负杖者杖端髣髴有刀尺拂子之状

江东争夺缠妖祲,哀哉斯民乱方甚。

锦幪老人盖古佛,现身为作大慈荫。

萧翁八十尚儿痴,幡盖钟螺闹中禁。

当时此老默笑渠,大法栋梁身独任。

杖头示人三转语,开口丧身如饮鸩。

纷纷放弑但可怜,何曾为汝陈符谶。

形式: 古风 押[沁]韵

怀旧三首(其二)

青城之西溪谷深,道翁巢居独鼓琴。

一杯松麨留我宿,夜半虎啸风生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怀旧六首(其四)

翠崖红栈郁参差,小益初程景最奇。

谁向豪端收拾得,李将军画少陵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怀旧用昔人蜀道诗韵

曩自白帝城,一马独入蜀。

昼行多水湄,夜宿必山麓。

时闻木客啸,常忧射工毒。

蜿蜒蛇两头,踸踔夔一足。

岂惟耳目骇,直恐性命促。

稍历葭萌西,遂出剑阁北。

奴僵不敢诉,马病犹尽力。

我亦困人客,一日带屡束。

最忆苍溪县,送客一亭绿。

豆枯狐兔肥,霜早柿栗熟。

酒酸压查梨,妓野立土木。

主别意益勤,我去疲已极。

行行求旅店,借问久乃得。

溪声答歌长,灯焰照影独。

村深寒更甚,薪尽烧箦竹。

须臾风雨至,终夕苦漏屋。

于时厌道途,自誓弃微禄。

犹几三十年,始谢祝史职。

君恩念笃老,内阁使寓直。

亦思秋豪报,力惫艺黍稷。

却寻少时书,开卷有惭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