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生至自泰山二首(其二)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郑生至自泰山二首(其二)》。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泰山的雄伟景象。"俯首无齐鲁"一句,形象地写出站在泰山之巅,俯瞰齐鲁大地,显得无比渺小,显示出泰山的高大。"东瞻海似杯"则进一步描绘出大海在远方如杯中之水,与泰山相对比,更显山势之峻峭。

"斗然一峰上"中的"斗然"形容陡然升起,生动描绘了泰山拔地而起的壮观景象。"不信万山开"则表达了诗人对泰山之高的惊叹,认为即使万千山峦,也无法与之相比。“日抱扶桑跃”运用神话传说,写太阳仿佛被泰山拥抱,从东方升起,增添了神秘感。"天横碣石来"则以碣石入海的景象,衬托泰山之高,仿佛连天空也被它压低。

最后两句"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诗人借秦始皇和汉皇台的历史典故,说明尽管历经朝代更迭,但泰山的雄伟依旧,历久弥新,寓意着泰山的永恒与不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寓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2163)

李梦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 字:献吉
  • 号:空同
  • 籍贯: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
  • 生卒年:1472-1530

相关古诗词

白鹿洞别诸生

东南自有匡庐山,遂与天地增藩卫。

山根插入彭蠡湖,峥嵘背杀三江势。

地因人胜古有语,于乎万物随兴废。

学馆林宫客不栖,千岩万壑堪流涕。

文采昔贤今尚存,讲堂寂寞对松门。

松门桂华秋月圆,拄杖高寻万古源。

梅岭古色照石镜,扶桑丹霞迎我轩。

绝顶坐歌霜月净,石潭洗足芝草繁。

更有冠者五六人,峭崖穷嶂同攀搴。

草行有时闻过虎,旦暮时复啼清猿。

我今胡为公务牵,蟋蟀在户难久延。

出山车马走相送,落日遂上鄱阳船。

生徒绻恋集涯浒,孤帆月照仍留连。

情深过厚亦其礼,谫薄窃愧劳诸贤。

明朝伐鼓凌浩荡,五峰双剑生秋烟。

形式: 古风

石将军战场歌

清风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间事。

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尚带勤王字。

忆昔蒙尘实惨怛,反覆势如风雨至。

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

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

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

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

朝廷既失紫荆关,吾民岂保清风店。

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

儿女床头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

将军此时挺戈出,杀敌不异草与蒿。

追北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

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

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

处处欢声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

休夸汉室嫖姚将,岂说唐家郭子仪。

沉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经过泪满巾。

黄云落日古骨白,沙砾惨淡愁行人。

行人来折战场柳,下马坐望居庸口。

却忆千官迎驾初,千乘万骑下皇都;

乾坤得见中兴主,日月重开载造图。

枭雄不数云台士,杨石齐名天下无!

呜呼杨石今已无,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

形式: 古风

早朝偶作

曙色初临五凤城,建章宫外听啼莺。

红依御水桃花净,绿压宫墙柳叶生。

退食从容当日午,趋朝迟暮自天明。

潞河南下归舟急,不尽池塘春草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登大丰山

万仞云峰护一山,九天风露透衣寒。

固知仙境多灵迹,莫向枰棋着意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