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夜对月

不嫌既望月华偏,自是浮生见月怜。

来岁不知何处看,百年能得几回圆。

倚阑凉思芙蓉露,满院秋风桂树烟。

正是怀人情不极,一声归雁落尊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八月十六夜晚月下之景,情感深沉,意境幽远。首句“不嫌既望月华偏”,诗人以“既望”之月,即十五之后的满月,比喻人生的圆满与缺憾,表达了对人生虽有遗憾但依然美好的态度。次句“自是浮生见月怜”,进一步抒发了对月的喜爱之情,将月视为慰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来岁不知何处看”,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岁月易逝的感慨,预示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当下时光的珍惜。“百年能得几回圆”,则以月之圆缺象征人生的聚散离合,强调了珍惜眼前人、珍惜相聚时刻的重要性。

“倚阑凉思芙蓉露,满院秋风桂树烟”,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芙蓉露、秋风桂树烟,不仅渲染了季节的更迭,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最后,“正是怀人情不极,一声归雁落尊前”,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一声归雁,既是自然界的景象,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寓意着远方的思念和对重逢的期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独特洞察与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九日城西小集

村墟霭霭暮烟浮,木叶萧萧水乱流。

细雨百年还九日,浮云四海几同游。

樽前病色黄于菊,镜里霜华不待秋。

何必茱萸重把看,衰迟都不似前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庚辰除夕西斋独坐阅壁间王孟端画竹自题洪武丁丒岁除夜作抵今一百二十四除夕矣感而有作

醉墨淋漓玉两株,澹痕依约两行书。

不知丁丒人何在,忽把屠苏岁又除。

凉影拂墙烧烛短,清声入夜听窗虚。

不辞霜鬓萧疏甚,已有春风绕敝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金山诗追赋

白发金山续旧游,依然绀宇压中流。

沙痕灭没潮侵磴,帆影参差日映楼。

江汉东西千古逝,乾坤高下一身浮。

谪仙故自多愁绪,更上留云望帝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怀九逵

春来相见一何稽,病里相思意欲迷。

雨洗碧桃三月尽,风吹落日五湖西。

眼中人物如公少,乡里声名愧我齐。

老大未忘乘驷马,仙桥待与长卿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