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二)庞德公

庞公大隐流,世利迥莫干。

身如野鹤矫,心与浮云閒。

刺史不能致,候谒陇亩间。

夫耕妻出馌,相对尝怡颜。

富贵得几何,忧患来无端。

善哉至人训,遗子独以安。

鹿门何高高,遂志终盘桓。

避世深复深,采药遂不还。

惟有遗迹存,高风照人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庞德公这位大隐士的生活与心境,以及他远离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高尚情操。诗人通过对比庞德公与世俗的疏离,展现了庞德公超脱尘世、心如浮云的境界。诗中提到庞德公虽被刺史邀请,但他选择留在田间,与妻子共享田园之乐,体现了他对物质财富的淡泊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身如野鹤矫,心与浮云閒”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庞德公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状态,如同自由翱翔的野鹤,心如飘逸的白云,不受任何束缚。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正是庞德公作为大隐士的象征。

诗中还提到了庞德公的避世生活,他深居简出,与世隔绝,专心于山林间的采药活动,最终未能归返人间。这不仅表现了庞德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暗示了他可能已经达到了某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最后,诗人感慨庞德公留下的不仅是物质上的遗迹,更是高尚的道德风尚,照亮了后人的道路。鹿门山的高峻,象征着庞德公志向的深远,他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终日盘桓,不愿离去。

整首诗通过对庞德公生平的追忆,表达了对这位大隐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1619)

孙承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三)羊太傅

太傅古遗爱,德义孚远迩。

亶有儒者风,不作狙诈计。

张皇师旅间,裘带自容与。

敌国感其惠,何止挟纩士。

圣贤有不为,不以天下利。

不杀一不辜,不行一不义。

推公心所存,或也其可企。

公绩多汉沔,爱戴极翁稚。

公卒邦人悲,走哭空里市。

岘山日巉巉,汉水日瀰瀰。

思公不可作,反袂拭清涕。

形式: 古风

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四)杜工部

少陵诗之圣,浑浑元气通。

尚论制作盛,尽善如周公。

胸藏五车书,笔扫千军雄。

辉煌三礼赋,曾献明光宫。

平生用世志,自许稷契同。

摧颓值时难,坎轲悲途穷。

兵戈苦骚屑,黄屋当尘蒙。

崎岖走行在,饥寒迫其躬。

操觚赋时事,宇宙归牢笼。

勤拳社稷虑,恳恻生民恫。

凛凛忠毅色,烈日明秋空。

上可继风雅,下应陋雕虫。

一时旅人迹,万古诗坛宗。

九原倘可作,执鞭吾当从。

形式: 古风

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五)李翰林

白也真天才,变化如神虬。

生平耻龌龊,迈往隘九州。

词林昔供奉,天子宠渥优。

一朝被谗搆,斥远金殿头。

高情与逸思,芥带弗少留。

供奉非公荣,夜郎非公忧。

诗笔驱万象,醉眼轻王侯。

晞发扶桑巅,濯足沧海流。

今古等一瞬,天地同一沤。

以兹昔人言,谓公似庄周。

公去几阅世,公名重千秋。

谁云公则亡,神爽八极游。

蓬壶隔弱水,浩荡不可求。

缅怀旧行踪,使我心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六)孟浩然

浩然亦高人,神思乃清朗。

读书陋拘牵,制行喜疏旷。

赋诗妙天趣,力索不可彷。

冲融大雅音,金石振遗响。

禁中遇天子,召对心所向。

终焉意不合,归哉南山放。

唐诗盛千古,公也李杜行。

布衣一时穷,高誉后人仰。

我来经故里,慨矣劳缅想。

鹿门当时月,依依汉江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