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黄溍所作的《闻赵继清调安陆县尹》。诗中以“慈恩塔上墨犹鲜”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相连接,表达了对友人赵继清即将赴任安陆县尹的感慨。接下来,“一别重来十七年”,既点明了时间之长,也暗示了两人分别后的各自经历和变化。
“相见都门惊判袂”一句,描绘了两人在京城重逢时的惊讶与不舍,通过“判袂”(即分开衣袖,比喻离别)形象地表达了离别之情。紧接着,“又闻泽国去鸣弦”则预示了赵继清即将前往偏远之地任职,鸣弦象征官职,暗含了对友人新职务的关切与祝福。
“素衣久出风尘外”一句,通过“素衣”(白色衣服,常用来形容官员或文人)和“风尘外”(远离尘嚣的地方),表达了赵继清长久以来的清廉与高洁。而“青琐行依雨露边”则进一步赞美了赵继清在官场中的地位与恩宠,青琐指皇宫的装饰,雨露比喻君主的恩惠。
最后,“跂马望君先数日”一句,以“跂马”(马前伸蹄,表示急切等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希望友人能早日归来。“县花虽好莫留连”则是对赵继清新职务的劝勉,意为虽然安陆县的美好值得留恋,但作为官员应以公事为重,不可贪恋私利。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蕴含了对官场世态的深刻洞察,展现了黄溍作为文人兼官员的多重身份与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