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道斋

古人以道寓诸器,今人谓器与道异。

不知器存道亦存,制器尚象皆其类。

张公榜斋为聚道,古器仍居三代宝。

鼎彝雕镂出神怪,篆籀文章资探讨。

虬螭怒目肆攫拿,犀兕顿足纷交加。

云雷华蘤靡不有,巧妙肯使毫釐差。

词严义密见款识,传之万祀期不坠。

仲淹著书非著论,侍郎独识先公意。

见说侍郎才更优,牙签插架如邺侯。

从来器宝待人宝,此器此人今罕俦。

形式: 古风

翻译

古人把道理寄托在器物中,现代人认为器物和道理有所不同。
不明白器物存在,道理也同样存在,制造器物时仍要体现其象征意义。
张公在榜斋设立聚会,收藏古代器物,视若三代瑰宝。
那些鼎彝上雕刻着神鬼怪兽,篆文和籀文提供了深入研究的素材。
龙蛇怒目,猛兽挥爪,犀牛跺脚,景象纷繁。
云雷花纹无所不包,工艺精巧到毫厘之间不容误差。
文字严谨,含义深邃,可见作者的用心和印记,期望流传万世。
范仲淹著书并非仅为理论阐述,侍郎独具慧眼理解先人的意图。
听说侍郎才华出众,藏书丰富,如同邺侯的藏书阁。
自古以来,器物的价值在于被人珍视,这器物与人都难以找到相似者。

注释

道:道理。
寓:寄托。
器:器物。
异:不同。
制器:制造器物。
象:象征。
榜斋:书斋名。
三代宝:古代珍宝。
鼎彝:古代祭祀用的铜器。
篆籀:古代文字。
虬螭:龙蛇状的装饰。
毫釐:极小的差距。
款识:作者的签名或标记。
识:理解。
坠:消失。
著书:著述。
侍郎:官职。
先公:已故的尊长。
牙签:书签。
邺侯:指藏书丰富的官员。
人宝:人的价值。
罕俦:罕见的匹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皓所作的《聚道斋》,通过对张公榜斋中收藏的古器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智慧和艺术的赞美,以及对器物承载之道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的“鼎彝雕镂”、“篆籀文章”展现了古人的工艺精湛和文化内涵,“虬螭怒目”、“犀兕顿足”的形象生动,体现了器物上的神鬼图像和纹饰之美。诗人强调器物与道并非二元对立,而是相辅相成,通过“词严义密见款识”,表达出器物承载的道义将流传久远。最后,诗人以侍郎的见识和藏书之富,进一步突显了这些古器的珍贵,认为它们与识者的品质相得益彰,堪称世间罕有之物。整首诗富有哲理,对古器的鉴赏与历史文化的传承交织在一起。

收录诗词(154)

洪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宋代词人

  • 字:光弼
  • 生卒年:1088~1155

相关古诗词

题张侍郎松菊堂

松青抱正性,菊黄得正色。

蔚在卉木间,厥异存简策。

流膏贯众壤,千岁名虎魄。

落英通鼻观,服饵供楚客。

安神制颓龄,坐使生羽翼。

乃知独也正,二物孰能测。

渊明宇宙心,五斗讵可易。

归来薙三径,去草甚蟊贼。

嘉此松菊友,相视犹夙昔。

浮云世态薄,改变在顷刻。

张公廊庙具,胸中有泉石。

缅怀松与菊,昼夜忘寝食。

筑堂坐相对,论契过三益。

可见达人心,绅笏等徽纆。

功名倘入手,脱屣谅匪夕。

此言吾不谀,为我书堂壁。

形式: 古风

书扇寄吴坚白

讲学非徒好此名,好名一念费经营。

但于日用平常处,只向天然自在行。

转瞬年光惊电过,奕棋世事付沤轻。

现前乐意亦何限,宁去区区身外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邮署武侯茅庐画屏

一从华野幡然后,宇内独君享大名。

宋邵明陈空自抱,其如不幸在苍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所居三章二章章八句一章章十句

昔我所居,巨室高门。或出或处,笑傲乾坤。

终日熙熙,省定晨昏。致君泽民,兹志常存。

今我所居,圭窦荜门。俯首折腰,如坐覆盆。

终日譊譊,形弊神昏。死所未知,旧事谁论。

人亦有言,祸福无门。忠孝弗著,淫侈实繁。

天其罚我,我又奚怨。傥谨言行,或反丘园。

作为此诗,以告同阍。

形式: 四言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