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邻老翁叹

闺房却忆少年时,夫妻宛转情相宜。

双行花阶种萱草,青春二八早生儿。

儿啼银盆浴兰水,满家见者谁不喜。

朝来抱出拜舅姑,爱似明珠更无比。

即今父老子生孙,旧时能得几人存。

北邙荒冢卧狐兔,黄昏燐火游孤魂。

世人惟思儿女好,寒食清明图祭扫。

请看南邻白发翁,有子累累长不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叶兰的《南邻老翁叹》,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世态炎凉。

开篇“闺房却忆少年时”,以回忆的方式引入主题,将读者带入一个温馨而充满生机的场景中。接着,“夫妻宛转情相宜”描绘了年轻夫妻间的甜蜜与和谐,以及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双行花阶种萱草,青春二八早生儿”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幸福氛围,同时预示着新生命的到来,充满了喜悦与希望。

然而,诗的转折点在于“儿啼银盆浴兰水”,通过孩子啼哭这一细节,暗示了生活的不易和挑战。紧接着,“满家见者谁不喜”看似矛盾地表达了即使在困难中,家人之间的爱与支持依然存在,但同时也暗示了这种喜悦背后隐藏的辛酸。

“朝来抱出拜舅姑,爱似明珠更无比”描绘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体现了家庭成员间深厚的亲情。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即今父老子生孙,旧时能得几人存”一句,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北邙荒冢卧狐兔,黄昏燐火游孤魂”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自然界的轮回,同时也暗含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悼。最后,“世人惟思儿女好,寒食清明图祭扫”表达了人们对后代的关爱与对祖先的纪念,但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无奈。

“请看南邻白发翁,有子累累长不饱”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比南邻老翁及其众多却饥饿的孩子,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公,以及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现实性,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176)

叶兰(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茅山道人歌

朝舂麦米饥作餐,少年辛苦贫亦欢。

人家反背不同力,白头踯躅长悲叹。

湖州青铜铸明镜,不照人心空照影。

翁不见茅山道人麻布衣,舍身出家终不归。

形式: 古风

鬼妇谣

汉家边城长杀戮,原头牧马车中宿。

妇人妆束伴军行,子弃夫亡阿谁哭。

少年嫁逐东西家,芳心婀娜如春花。

自怜李陵不肯死,明妃空怨弹琵琶。

夜半罗帏思旧爱,梦里相逢宛如在。

惭愧当初结发时,合欢犹有鸳鸯带。

君不闻白头老妪又重婚,眼前世事都莫论。

形式: 古风

东园老人种菜歌

晋家石崇珠百石,百味珍羞方丈食。

可怜富贵难久长,却把高门锁空宅。

唐家郑虔空读书,家无僮仆出无车。

日籴太仓五升米,凄凄在世将何为。

看来爱杀东园老,栽种东园终日好。

眼前儿女笑团栾,间把长锄斸荒草。

春林笋长蕨抽芽,茄姜出市菜生花。

雕胡作羹芋作饭,荐新先得尝王瓜。

东园老人乐无极,生计寻常足衣食。

我生踯躅渐龙钟,抚卷长歌长太息。

形式: 古风

叹歌行

檐前野鹊声嘎嘎,是个争看欣且乐。

路边慈乌飞避人,行者见逐听者嗔。

鹊踏花枝交羽翼,乌绕寒巢哺雏食。

双双野鹊雄与雌,笑尔哑哑乌引儿。

翁不见世人好恶谁能识,对面相看言不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