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行作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朝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女神向高唐宫走去,巫山下夕阳映辉煌。
她在空中徘徊将雨降,温柔地追随楚王旁。
电光在江面前闪过,雷鸣声在峡谷外长长回响。
早晨的云雾无定踪,只留下高台宫馆在晨光中苍茫。

注释

神女:神话中的女神。
高唐:古代传说中的地名,常指神仙居所。
巫山:中国著名山脉,此指神话故事发生的地点。
裴回:同徘徊,指缓慢移动,犹豫不决的样子。
作雨:降下雨水。
婉娈:姿态美好、温顺可爱的样子。
荆王:楚王,古时楚国君主,此处泛指有权威的王侯。
电影:这里指电闪,如同快速移动的光影。
峡外:峡谷之外。
朝云:早晨的云雾,也喻指神女变幻莫测。
无处所:没有固定的地方,形容云雾聚散无常。
台馆:楼台亭阁,指宫殿或仙居。
晓:拂晓,早晨。
苍苍:形容天色或山色青灰迷茫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通过神女和巫山下夕阳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神女向高唐”一句,以神女的形象点明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既有仙境超然之感,又透露出一种难以企及的美好。"巫山下夕阳"则具体描绘了景色,将巫山这个特定地点与夕阳相结合,营造出一幅动人的画面。

“裴回行作雨”、“婉娈逐荆王”两句中,“裴回”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裴回,以其名义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行作雨"则是仙人的能力,借以形容诗人对美景的追求和向往。而“婉娈逐荆王”中,“婉娈”一词形容神女或仙子的舞蹈之美妙,"逐荆王"则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神话故事,或是诗人对这类故事的艺术加工。

接下来的“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两句,通过电影般的水流和远处的雷声,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生动的自然环境中。

最后,“朝云无处所”一句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无拘无束的情怀。"台馆晓苍苍"则描绘出早晨台馆上笼罩着薄雾或轻纱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巫山美景的细腻描写和神女、仙人的引入,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无限的赞美。

收录诗词(9)

王无竞(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排行第二,初唐诗人。因官迁徙居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宋太尉弘之十一代孙。父亲王侃,曾为棣州司马。唐高宗仪风二年(677年),应下笔成章举及第,自此解褐,授赵州栾城县尉,历官秘书省正字,转右武卫仓曹、洛阳县尉,迁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武后长安四年(704年)因弹劾宰相宗楚客、杨再思殿前失仪,宗楚客等大怒,转为太子舍人,旋即贬苏州司马。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张易之等败,又坐与其交往,再贬岭外,在广州,被仇家矫制搒杀之,年五十四

  • 字:仲烈
  • 籍贯:其祖先为琅邪
  • 生卒年:652—705

相关古诗词

咏汉武帝

汉家中叶盛,六世有雄才。

厩马三十万,国容何壮哉!

东历琅琊郡,北上单于台。

好仙复宠战,莫救茂陵隈。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灭胡

汉军屡北丧,胡马遂南驱。

羽书夜惊急,边柝乱传呼。

斗军却不进,关城势已孤。

黄云塞沙落,白刃断交衢。

朔雾围未解,凿山泉尚枯。

伏波塞后援,都尉失前途。

亭障多堕毁,金镞无全躯。

独有山东客,上书图灭胡。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北使长城

秦世筑长城,长城无极已。

暴兵四十万,兴工九千里。

死人如乱麻,白骨相撑委。

殚弊未云悟,穷毒岂知止。

胡尘未北灭,楚兵遽东起。

六国复嚣嚣,两龙斗觺觺。

卯金竟握谶,反璧俄沦祀。

仁义寝邦国,狙暴行终始。

一旦咸阳宫,翻为汉朝市。

形式: 古风

君子有所思行

北上登渭原,南下望咸阳。

秦帝昔所据,按剑朝侯王。

践山划郊郭,浚流固墉隍。

左右罗将相,甲馆临康庄。

曲台连阁道,锦幕接洞房。

荆国徵艳色,邯郸选名倡。

一弹入云汉,再歌断君肠。

自矜青春日,玉颜吝容光。

安知绿苔满,罗袖坐沾霜。

声侈遽衰歇,盛爱且离伤。

岂唯毒身世,朝国亦沦亡。

物盈道先忌,履谦宇允臧。

独有东陵子,种瓜青门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