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使长城

秦世筑长城,长城无极已。

暴兵四十万,兴工九千里。

死人如乱麻,白骨相撑委。

殚弊未云悟,穷毒岂知止。

胡尘未北灭,楚兵遽东起。

六国复嚣嚣,两龙斗觺觺。

卯金竟握谶,反璧俄沦祀。

仁义寝邦国,狙暴行终始。

一旦咸阳宫,翻为汉朝市。

形式: 古风

翻译

秦朝修建长城,长城绵延不绝。
动用兵力四十万,工程浩大九千里。
死者众多如乱麻,白骨交杂堆叠。
消耗殆尽却不知醒悟,苦难深重哪知停止。
北方胡尘未平息,楚地叛军又东起。
六国再次喧嚣纷乱,如同两条龙争斗锋利。
刘邦握有预兆之语,迅速颠覆了秦的祭祀。
仁义在邦国中沉睡,残暴行为贯穿始终。
曾经的咸阳宫殿,转眼成为汉朝的集市。

注释

秦世:秦朝时期。
筑:建造。
无极已:没有尽头。
暴兵:大量兵力,此处指强制征召的士兵。
兴工:动工,开始建设。
死人:死者。
乱麻:形容数量多且杂乱。
白骨:骷髅,此处指战死者的遗骸。
撑委:堆积。
殚弊:竭尽,疲惫。
未云悟:没有说要醒悟。
穷毒:极端的苦难。
岂知止:哪里知道停止。
胡尘:指北方胡人的侵扰。
北灭:向北平定。
楚兵:楚地的军队。
遽东起:突然从东方兴起。
六国:指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的其他六个国家。
嚣嚣:喧闹,混乱。
两龙:比喻为争夺天下的势力。
觺觺:形容争斗激烈的样子。
卯金:刘邦,因其为刘姓,刘字含卯金,这里代指刘邦。
握谶:掌握预言,指有天命。
反璧:返回玉璧,比喻归还权力或恢复原状,这里指推翻秦朝。
沦祀:祭祀中断,政权更迭。
仁义:儒家提倡的道德准则。
寝:沉睡,不起作用。
邦国:国家。
狙暴:狡猾而残暴。
一旦:有一天,转瞬间。
咸阳宫:秦朝的皇宫,位于今陕西咸阳。
翻为:变成。
汉朝市:汉朝的市场,象征政权更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城和秦始皇时期的暴政。开篇两句“秦世筑长城,长城无极已”直接指出了建造者是秦朝,并形象地表达了长城宏伟而又无边无际的特点。

接着,“暴兵四十万,兴工九千里”描绘了当时动用大量军队和民力来修筑长城的情景。数字“四十万”、“九千里”虽然可能有夸张之意,但足以显示出工程的巨大规模。

下两句“死人如乱麻,白骨相撑委”则揭示了在建造过程中因劳累过度、疾病、饥饿和严酷自然环境导致的大量工匠死亡。形象地将尸体比喻为“乱麻”,而死者的白骨堆积如山,相互支撑着。

诗人通过“殚弊未云悟,穷毒岂知止”表达了对当时暴政的批判和同情心,感叹统治者不顾民众生命、不知停止暴行的愚昧。

以下几句“胡尘未北灭,楚兵遽东起。六国复嚣嚣,两龙斗觺觺”则是对秦朝之后战乱频仍的历史现象做出的描绘。其中,“胡尘”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而“楚兵”、“六国”则涉及到了秦末至汉初的战争和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

随后,“卯金竟握谶,反璧俄沦祀”可能在暗示某种预言或天象出现,但具体指代不明。然而,这两句似乎是在强调某种历史循环或者天命所至的宿命观念。

最后,“仁义寝邦国,狙暴行终始”表达了对秦朝统治手段和结果的深刻反思,并隐含着期待未来能有更为仁慈与公正的统治。而“一旦咸阳宫,翻为汉朝市”则直接点出了秦末汉初政权更迭的历史事实。

整首诗通过对长城和秦始皇暴政的描写,以及对后续战乱和王朝更替的暗示,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并以此作为反思和批判现实政治的依据。

收录诗词(9)

王无竞(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排行第二,初唐诗人。因官迁徙居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宋太尉弘之十一代孙。父亲王侃,曾为棣州司马。唐高宗仪风二年(677年),应下笔成章举及第,自此解褐,授赵州栾城县尉,历官秘书省正字,转右武卫仓曹、洛阳县尉,迁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武后长安四年(704年)因弹劾宰相宗楚客、杨再思殿前失仪,宗楚客等大怒,转为太子舍人,旋即贬苏州司马。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张易之等败,又坐与其交往,再贬岭外,在广州,被仇家矫制搒杀之,年五十四

  • 字:仲烈
  • 籍贯:其祖先为琅邪
  • 生卒年:652—705

相关古诗词

君子有所思行

北上登渭原,南下望咸阳。

秦帝昔所据,按剑朝侯王。

践山划郊郭,浚流固墉隍。

左右罗将相,甲馆临康庄。

曲台连阁道,锦幕接洞房。

荆国徵艳色,邯郸选名倡。

一弹入云汉,再歌断君肠。

自矜青春日,玉颜吝容光。

安知绿苔满,罗袖坐沾霜。

声侈遽衰歇,盛爱且离伤。

岂唯毒身世,朝国亦沦亡。

物盈道先忌,履谦宇允臧。

独有东陵子,种瓜青门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宋之问下山歌

日云暮兮下嵩山,路连绵兮树石间。

出谷口兮见明月,心裴回兮不能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驾幸长安奉使先往检察

奉使至京邑,戒涂历险夷。

首旬发定鼎,再信过灞池。

河山壮关辅,金火递雄雌。

文物沦霸运,灵符启圣青。

宸扆阔临御,巡幸顺讴思。

城阙生光彩,草树含荣滋。

缇骑纷沓袭,翠旗曳葳蕤。

童幼闻明主,耆老感盛仪。

轮袂交隐隐,廛陌满熙熙。

微臣昧所识,观俗书此词。

形式: 古风

相和歌辞.铜雀台

北登铜雀上,西望青松郭。

穗帐空苍苍,陵田纷漠漠。

平生事已变,歌吹宛犹昨。

长袖拂玉麈,遗情结罗幕。

妾怨在朝露,君恩岂中薄。

高台奏曲终,曲终泪横落。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