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所思行

北上登渭原,南下望咸阳。

秦帝昔所据,按剑朝侯王。

践山划郊郭,浚流固墉隍。

左右罗将相,甲馆临康庄。

曲台连阁道,锦幕接洞房。

荆国徵艳色,邯郸选名倡。

一弹入云汉,再歌断君肠。

自矜青春日,玉颜吝容光。

安知绿苔满,罗袖坐沾霜。

声侈遽衰歇,盛爱且离伤。

岂唯毒身世,朝国亦沦亡。

物盈道先忌,履谦宇允臧。

独有东陵子,种瓜青门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向北登上渭水之滨,向南远眺是古都咸阳。
这里曾是秦始皇的根据地,他手持利剑,朝见诸侯与王公。
踏山规划城郊界限,疏浚河流巩固城墙。
文武百官左右簇拥,豪华馆舍邻近繁华的康庄大道。
弯曲的高台连接长廊,锦绣的帷幕接着深宫内房。
从楚国征召美貌女子,从邯郸挑选著名歌伎。
一曲琴音直入云霄,再一歌唱断君王愁肠。
自夸青春无限美好,美丽的容颜吝惜展现光芒。
哪知日后青苔满布,罗衣袖口坐看寒霜。
奢侈之声迅速消逝,曾经的宠爱化为离别的悲伤。
这不仅毒害了个人一生,连国家也跟着沦丧。
事物达到极盛便招致忌恨,保持谦逊美德才能长久。
唯有东陵侯之子,选择在青门旁种植瓜果为生。

注释

北上:向北走。
登:攀登。
渭原:渭水之滨。
南下:向南行。
望:远望。
咸阳:古都名,今陕西咸阳。
秦帝:指秦始皇。
昔:过去。
所据:占据的地方。
按剑:手持剑,表示威严。
朝:朝见。
侯王:诸侯与王公。
践山:踏山,指规划地形。
划:划分。
郊郭:城市郊区。
浚流:疏浚河流。
固:加固。
墉隍:城墙与护城河。
左右:周围,指众多。
罗:遍布。
将相:将领和丞相,泛指高官。
甲馆:豪华的馆舍。
临:靠近。
康庄:繁华的道路,代指繁华之地。
曲台:弯曲的高台,宫殿的一部分。
连:连接。
阁道:长廊。
道:规律,道理。
锦幕:锦绣的帷幕。
接:紧接着。
洞房:深宫内室。
荆国:楚国,此处可能指代南方诸国。
徵:征召。
艳色:美貌女子。
邯郸:赵国都城,今河北邯郸,以美女著称。
选:挑选。
名倡:著名的歌伎或舞女。
一弹:一次弹奏。
入云汉:形容琴声高亢,直入云霄。
再歌:再次歌唱。
断君肠:使君王极为动情,心碎。
自矜:自我夸耀。
青春日:青春时光。
玉颜:美丽的容颜。
吝:吝啬,此处指不愿轻易展示。
容光:美丽的光彩。
安知:哪知道,怎会知道。
绿苔满:青苔遍布,形容荒凉。
罗袖:丝织的衣袖,代指佳人。
坐:空,徒然。
沾霜:沾染寒霜,比喻年华老去。
声侈:奢侈的声音,指享乐的风气。
遽:迅速。
衰歇:衰退消失。
盛爱:曾经的恩宠。
且:并且。
离伤:离别的伤感。
岂唯:岂止,不仅仅。
毒身世:毒害了自己的人生。
朝国:朝廷与国家。
亦:也。
沦亡:灭亡。
物盈:事物达到极盛。
先忌:先遭忌恨。
履谦:保持谦逊。
宇:世界,天地。
允臧:确实好,指能保持长久。
独有:只有。
东陵子:指秦朝东陵侯召平,后隐居种瓜。
种瓜:种植瓜果。
青门:长安东门,也称青门,代指京城附近。
旁:旁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宏伟壮丽的景象,诗人通过对秦地风光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沉感慨。开篇两句“北上登渭原,南下望咸阳”便设定了全诗的宏大格局,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的历史空间。

随后的“秦帝昔所据,按剑朝侯王”不仅展示了古代帝王的威严,也映射出诗人对于权力和尊贵的向往。紧接着,“践山划郊郭,浚流固墉隍”则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造建筑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力量与坚固的象征。

“左右罗将相,甲馆临康庄”中的军事布局和防御工事,更增添了诗中对权力与安全的重视。而“曲台连阁道,锦幕接洞房”则描绘了一种豪华与隐秘共存的宫廷生活。

然而,随后的“荆国徵艳色,邯郸选名倡”和“一弹入云汉,再歌断君肠”却透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感。诗人通过音乐和女性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哀愁。

接下来的“自矜青春日,玉颜吝容光”则是对青春美貌的珍惜,反衬出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而“安知绿苔满,罗袖坐沾霜”更是以一种静谧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变迁的感慨。

最后,“声侈遽衰歇,盛爱且离伤。岂唯毒身世,朝国亦沦亡。”则直接点出了历史的教训,警示着过度的自满与权力会导致个人的毁灭和国家的倾覆。

全诗以宏大的景象为开端,以深邃的情感为收束,展现了一种由外而内,由壮丽到哀愁,再到警世的思想转变,是一篇集历史、哲理与个人情感于一体的杰作。

收录诗词(9)

王无竞(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排行第二,初唐诗人。因官迁徙居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宋太尉弘之十一代孙。父亲王侃,曾为棣州司马。唐高宗仪风二年(677年),应下笔成章举及第,自此解褐,授赵州栾城县尉,历官秘书省正字,转右武卫仓曹、洛阳县尉,迁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武后长安四年(704年)因弹劾宰相宗楚客、杨再思殿前失仪,宗楚客等大怒,转为太子舍人,旋即贬苏州司马。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张易之等败,又坐与其交往,再贬岭外,在广州,被仇家矫制搒杀之,年五十四

  • 字:仲烈
  • 籍贯:其祖先为琅邪
  • 生卒年:652—705

相关古诗词

和宋之问下山歌

日云暮兮下嵩山,路连绵兮树石间。

出谷口兮见明月,心裴回兮不能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驾幸长安奉使先往检察

奉使至京邑,戒涂历险夷。

首旬发定鼎,再信过灞池。

河山壮关辅,金火递雄雌。

文物沦霸运,灵符启圣青。

宸扆阔临御,巡幸顺讴思。

城阙生光彩,草树含荣滋。

缇骑纷沓袭,翠旗曳葳蕤。

童幼闻明主,耆老感盛仪。

轮袂交隐隐,廛陌满熙熙。

微臣昧所识,观俗书此词。

形式: 古风

相和歌辞.铜雀台

北登铜雀上,西望青松郭。

穗帐空苍苍,陵田纷漠漠。

平生事已变,歌吹宛犹昨。

长袖拂玉麈,遗情结罗幕。

妾怨在朝露,君恩岂中薄。

高台奏曲终,曲终泪横落。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药]韵

书石壁

何事潘郎恋别筵,欢情未断妾心悬。

汰王滩下相思处,猿叫山山月满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