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

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形式: 古风

翻译

拦水的石坝跨过空旷的水面,茅屋就坐落在溪水清明的小溪旁。
俯看娇艳富丽的杏花,并不觉得花儿胜过水中的倒影。
巧笑嫣然如同景阳宫的妃嫔,含笑落进宫井之中。
水面涟漪,将水中佳人的容颜妆饰弄得残破难整,让人惆怅不已。

注释

石梁:石头堆成的拦水坝,用来捕鱼等。
清炯:清明,指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
娇饶:即娇娆。
娇艳富丽貌。
景阳妃:指南朝陈后主的嫔妃张丽华、孔贵嫔等。
史载,隋军入台城。
后主避之,与张丽华、孔贵嫔俱入景阳宫井中。
隋军窥井而呼,后主不应。
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之,惊其太重。
及出,乃与张丽华、孔贵嫔同乘而上。
怊怅:惆怅。
残妆:被损坏了的化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乡村景象,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情感。开头两句“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石梁、茅屋都是乡村生活的常见元素,它们在诗中构成了一个温馨而安逸的场景。

“俯窥娇饶杏”这句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喜悦。这里的“杏”指的是杏花,春天里绽放的杏花不仅美丽,而且充满了生机。“未觉身胜影”则是说在明媚的春光下,即便是人的身体也被映衬得更加鲜活和明亮。

“嫣如景阳妃”一句,诗人以古代美女“景阳妃”的形象来比喻杏花的艳丽与娇媚。而“含笑堕宫井”则是在描绘杏花盛开时,那些低垂的花朵仿佛在轻声地对着井水微笑,生怕惊扰了那清澈的泉水。

接下来的“怊怅有微波”表达了一种微妙的情感变化。这里的“怊怅”是一种细腻而深沉的情绪,而“微波”则是指心中的小小波动,可能是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无奈和留恋。

最后,“残妆破难整”一句,通过对花朵残余而又不易恢复原状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与惋惜。这里的“残妆”指的是已经凋谢的花朵,它们的美丽无法再次聚集和重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杏花的细腻描述,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美好不再的感慨。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杜甫画像

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

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杨刘

人各有是非,犯时为患害。

唯诗以谲谏,言者得无悔。

汾王昔监谤,变雅今尚载。

末俗忌讳繁,此理宁复在。

南山咏种豆,议法过四罪。

玄都戏桃花,母子受颠沛。

疑似已如此,况欲谆谆诲。

事变故不同,杨刘可为戒。

形式: 古风

求全

求全伤德义,欲速累功名。

玉要藏而待,苗非揠故生。

未妨徐出昼,何苦急堕成。

此道今亡矣,嗟谁可与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汴水

汴水无情日夜流,不肯为我少淹留。

相逢故人昨夜去,不知今日到何州。

州州人物不相似,处处蝉鸣令客愁。

可怜南北意不就,二十起家今白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