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刘

人各有是非,犯时为患害。

唯诗以谲谏,言者得无悔。

汾王昔监谤,变雅今尚载。

末俗忌讳繁,此理宁复在。

南山咏种豆,议法过四罪。

玄都戏桃花,母子受颠沛。

疑似已如此,况欲谆谆诲。

事变故不同,杨刘可为戒。

形式: 古风

翻译

每个人都有对错,触犯时就成为祸害。
只有诗歌能巧妙进谏,说话的人或许不会后悔。
从前汾王曾因批评而遭贬,这样的例子至今仍有记载。
现代社会禁忌众多,这样的道理还能存在吗?
南山诗人吟唱种豆,却因言论超过四条罪名。
玄都观中有人以戏耍桃花为乐,结果母子遭受苦难。
相似的情况已经发生,更何况还要谆谆教诲。
世事变化多端,杨广和刘邦的教训值得借鉴。

注释

是非:对错, 正误。
犯时:触犯时势。
谲谏:婉转劝谏。
无悔:不后悔。
监谤:因批评而被监视或贬谪。
末俗:末世, 现代社会。
谆谆:恳切地教导。
杨刘:杨广和刘邦, 历史上的警示人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事的关切和对言论自由的渴望。在此处,我将为您提供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先,"人各有是非,犯时为患害。唯诗以谲谏,言者得无悔。" 这两句揭示了一个普遍现象:人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当某种观点触及时弊时,就可能会带来灾难。但通过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可以巧妙地表达批评和劝诫,言者往往能够免于后悔。

接着,"汾王昔监谤,变雅今尚载。末俗忌讳繁,此理宁复在。" 提到历史上有汾王因直言不讳而遭受非议,但他的美德至今仍被传颂。末代之世,对于禁忌和讳饰之多,令人怀疑这样的道理是否还存在。

然后,"南山咏种豆,议法过四罪。玄都戏桃花,母子受颠沛。" 这两句提到历史上的一些故事,其中“南山”指的是古代贤人伯夷、叔齐,他们因不食周粟而隐居南山;“种豆”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议论法度,认为有过失在于四方面。"玄都戏桃花"指的是东晋时期的高僧竺道生,他与其母同游无为而治的境界,但仍然遭受世俗的颠沛。

最后,"疑似已如此,况欲谆谆诲。事变故不同,杨刘可为戒。" 表达了诗人对于周围环境和历史经验的反思。既然世界已经变得如此复杂多变,对于那些想要规劝直言的人来说,应当吸取历史人物如杨修、刘邵等人的教训。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发声和批评时弊的渴望,以及对周围环境变化和复杂性的深刻认识。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警示,即在变幻莫测的世道中,要有所为而不惧艰难,但也应谨慎行事,吸取前人的教训。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求全

求全伤德义,欲速累功名。

玉要藏而待,苗非揠故生。

未妨徐出昼,何苦急堕成。

此道今亡矣,嗟谁可与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汴水

汴水无情日夜流,不肯为我少淹留。

相逢故人昨夜去,不知今日到何州。

州州人物不相似,处处蝉鸣令客愁。

可怜南北意不就,二十起家今白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灵山寺

灵山名谁自,波涛截孤峰。

何年佛子住,四面凭危空。

折椽与裂瓦,委弃填西东。

库廊行抑首,居者莽谁容。

吾舟维其侧,落日生秋风。

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秾。

震荡江海思,洗涤堙郁中。

胡为嬉游人,过此无留踪。

景岂龙游殊,盛衰浩无穷。

吾闻世所好,楼殿浮青红。

那知山水乐,岂在豪华宫。

世好□变尔,感激难为工。

形式: 古风

秃山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

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

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

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

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

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

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

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锄耰。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

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

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