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名为《赠沈耕岩徵君》。诗中以隐逸之士为题,表达了对沈耕岩徵君的赞美与敬仰之情。
诗的前两句“前者渊明后者潜,眉生老矣称耕岩”,将沈耕岩与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提并论,赞扬其年老而仍坚守耕读生活的高尚品质。接着,“今人追古如一辙,高名应向陵阳镵”一句,指出当代之人虽追求古人之风范,但沈耕岩的名声却如同刻在陵阳山石之上,永垂不朽。
“陵阳之峰连敬亭,即今文脊栖瞿硎”描绘了沈耕岩所在之地的自然美景,与古代文人的隐居之所相呼应。然而,“宣城纵有玄晖守,那得徵君出户庭”则表达了对沈耕岩独步山林、远离尘嚣的钦佩之情,暗示即使在宣城这样的文化重镇,也难以寻觅到沈耕岩这样的隐士。
后半部分转而叙述诗人的个人经历:“我从庐岳趋黄山,避暑吴淞秋始还。江楼远望不及往,宛然斯人苍翠间。”诗人回忆自己从庐山前往黄山避暑,途中远眺江楼,却未能见到沈耕岩的身影,只能在心中想象其隐居于苍翠山林之中的情景。
最后,“共是山林江海士,寄书合倩琴高鲤。告君旧事君应喜,乞君书满泾县纸”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沈耕岩这样的隐士保持联系的愿望,期待能通过书信交流,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感悟。同时,诗人也邀请沈耕岩将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以满纸的墨迹作为对过往岁月的纪念。
整首诗通过对沈耕岩生活场景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与沈耕岩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