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相公挽歌词二首(其一)

岩廊旧德汉储师,富贵优游自古稀。

四序不能违代谢,九原谁可与同归。

精神恍惚骑龙尾,功业纷纶在虎闱。

惆怅鸣珂洛阳道,素车丹旐奉灵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末年至宋代初期的文人徐铉为已故太师相公所作的挽歌之一。通过对已故太师相公生前的品德、地位、以及身后哀荣的描绘,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和崇敬之情。

首句“岩廊旧德汉储师”点明了太师相公的德行与地位,暗示他如同汉代的贤臣一般,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才能,成为国家的重要支柱。接着,“富贵优游自古稀”则赞扬了太师相公一生中享受的荣华富贵与悠闲生活,这是极为罕见的,体现了他对权力与财富的驾驭能力及个人生活的高雅品味。

“四序不能违代谢,九原谁可与同归”两句,运用自然界的四季更替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逝者生命终将结束的感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九泉之下,又有谁能与这位伟大的人物并肩而行?这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其卓越成就的肯定。

“精神恍惚骑龙尾,功业纷纶在虎闱”描绘了太师相公的灵魂可能在某种超凡的状态下,骑着龙尾飞翔,或是其功勋卓著的事业如同繁星般遍布朝廷(虎闱),形象地展示了他生前的辉煌与影响力。

最后,“惆怅鸣珂洛阳道,素车丹旐奉灵衣”以洛阳道上的鸣珂声(古代贵族出行时马匹脚铃的响声)表达出人们对逝者的怀念与哀痛,同时通过描述送葬队伍中的素车(白色丧车)和丹旐(红色丧旗)来展现丧礼的庄重与哀伤,以及对逝者的尊重与悼念。

整首挽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不仅颂扬了太师相公的美德与功绩,也寄托了后人对其深深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431)

徐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 字:鼎臣
  •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 生卒年:916年—991年

相关古诗词

太师相公挽歌词二首(其二)

风流安石在东山,曾许从容妓乐间。

倾盖算来能几日,逝川东去不知还。

北邙原上寒云结,郑国门前晓月弯。

祖奠欲收宾御散,满衣零泪掩衰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送赞宁道人归浙中

故里夫差国,高名惠远师。

君恩从野逸,归棹逐凌澌。

旧访虽无念,牵怀亦有诗。

因行过秦望,为致李斯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和元少卿送越僧

尘机息尽一真僧,唯有林泉舍未能。

莲社故人今暂别,稽山旧隐与谁登。

时清岂觉前游改,道胜宁辞白发增。

遥羡高斋吟望处,孤云野鹤是亲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代书寄谈鍊师

朱山松桂翠连云,中有清虚小隐君。

密养丹砂存正气,静披琼蕴诵真文。

埙篪金石心常在,圭组烟霞路自分。

凭仗乡人传尺素,山前惊起白羊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