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末年至宋代初期的文人徐铉为已故太师相公所作的挽歌之一。通过对已故太师相公生前的品德、地位、以及身后哀荣的描绘,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和崇敬之情。
首句“岩廊旧德汉储师”点明了太师相公的德行与地位,暗示他如同汉代的贤臣一般,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才能,成为国家的重要支柱。接着,“富贵优游自古稀”则赞扬了太师相公一生中享受的荣华富贵与悠闲生活,这是极为罕见的,体现了他对权力与财富的驾驭能力及个人生活的高雅品味。
“四序不能违代谢,九原谁可与同归”两句,运用自然界的四季更替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逝者生命终将结束的感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九泉之下,又有谁能与这位伟大的人物并肩而行?这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其卓越成就的肯定。
“精神恍惚骑龙尾,功业纷纶在虎闱”描绘了太师相公的灵魂可能在某种超凡的状态下,骑着龙尾飞翔,或是其功勋卓著的事业如同繁星般遍布朝廷(虎闱),形象地展示了他生前的辉煌与影响力。
最后,“惆怅鸣珂洛阳道,素车丹旐奉灵衣”以洛阳道上的鸣珂声(古代贵族出行时马匹脚铃的响声)表达出人们对逝者的怀念与哀痛,同时通过描述送葬队伍中的素车(白色丧车)和丹旐(红色丧旗)来展现丧礼的庄重与哀伤,以及对逝者的尊重与悼念。
整首挽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不仅颂扬了太师相公的美德与功绩,也寄托了后人对其深深的怀念与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