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三首(其三)

轻浪激回渚,光风汎荣条。

青天渺何许,中流见仙桡。

修眉落明镜,兰带矞云飘。

含情采芙蓉,无那美人遥。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首句“轻浪激回渚,光风汎荣条”以轻柔的浪花与和煦的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渚是水中的小块陆地,波光粼粼,春风拂过,使得岸边的草木更加繁茂。接着,“青天渺何许,中流见仙桡”则将视线拉高,描绘了广阔无垠的天空与江面,仿佛在水中看到了仙人的船桨,充满了神秘与浪漫色彩。

“修眉落明镜,兰带矞云飘”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美感,修长的柳条如同美女的眉毛倒映在清澈的水面,如同明镜一般,而兰花般的云朵在空中飘荡,仿佛仙境一般。最后,“含情采芙蓉,无那美人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人的思念之情,虽然无法触及,但心中满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远方美好事物的向往,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送蒋员外浙东采木还朝

祗命临南服,奏功旋上京。

欢声载后车,玉节光前津。

维皇崇出治,肃肃建清庙。

郁攸昨肆沴,潭潭付延燎。

皇心轸隆业,起废属司空。

抡材匪云易,使君简宸衷。

维兹浙东南,民穷岁仍厄。

山空川泽竭,畴堪重兹役。

使君独垂青,勿缓亦勿期。

上足俾国用,下恤斯民疲。

民疲不知劳,功成使君去。

青山挂离思,白日照行路。

夙驾不容淹,遗惠何能忘。

愿君茂远猷,万里永相望。

形式: 古风

八月十六夜对月

不嫌既望月华偏,自是浮生见月怜。

来岁不知何处看,百年能得几回圆。

倚阑凉思芙蓉露,满院秋风桂树烟。

正是怀人情不极,一声归雁落尊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九日城西小集

村墟霭霭暮烟浮,木叶萧萧水乱流。

细雨百年还九日,浮云四海几同游。

樽前病色黄于菊,镜里霜华不待秋。

何必茱萸重把看,衰迟都不似前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庚辰除夕西斋独坐阅壁间王孟端画竹自题洪武丁丒岁除夜作抵今一百二十四除夕矣感而有作

醉墨淋漓玉两株,澹痕依约两行书。

不知丁丒人何在,忽把屠苏岁又除。

凉影拂墙烧烛短,清声入夜听窗虚。

不辞霜鬓萧疏甚,已有春风绕敝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