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卿骨已朽,延陵得兹亭。
延平廖明略,大句题轩楹。
遂令干越俗,擅此今古名。
高咏刘廖句,白云穿石屏。
琵琶洲无弦,我弹君能听。
弹罢共一笑,白云归玉京。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米芾所作,名为《干越亭》。诗中以“长卿骨已朽,延陵得兹亭”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现实景物相联系,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意境。接着,“延平廖明略,大句题轩楹”,点明了亭子的命名缘由和文化内涵,廖明略的大手笔题字,为亭子增添了文采。
“遂令干越俗,擅此今古名”,进一步强调了干越亭在地域文化和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其名声不仅限于当下,更跨越古今,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接下来,“高咏刘廖句,白云穿石屏”,描绘了一幅诗人在亭中吟诵诗句,白云穿插于石屏之中的画面,既展现了诗人的风雅,也寓意着诗文如云,飘逸不凡。
“琵琶洲无弦,我弹君能听”,这里运用了琵琶洲的典故,表达了即使没有实际的乐器,也能通过心灵的共鸣来感受音乐之美,深化了对艺术欣赏的哲思。最后,“弹罢共一笑,白云归玉京”,诗人与友人共享欢笑,仿佛与天界相接,表达了对美好友谊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干越亭及其周边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和文化传统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艺术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不详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一幅轻绡三尺阔,百岁丹青半鹿脱。
谁将光景写吴绫,神采森然动毫末。
临卷叹张芝,笔格入妙思。
疏眉映朗目,白玉无泥滓。
堂堂伟且长,想见坦腹姿。
竹径随泉上,山云触石生。
宝栖弹指处,的的是分明。
研山不复见,哦诗徒叹息。
唯有玉蟾蜍,向余频唳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