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家

初岁娇儿未识爷,别爷不拜手吒叉。

拊头一别三千里,何日迎门却到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翻译

年幼的孩子还不认识父亲,离别时不肯跪拜只伸出手掌。
父子相隔遥远的三千多里,何时才能迎接他回到家中。

注释

初岁:幼儿时期。
娇儿:年幼的孩子。
未识:不认识。
爷:父亲。
别爷:离别父亲。
不拜:不肯跪拜。
手吒叉:伸出手掌(表示拒绝或不恭敬)。
拊头:拍打头部。
一别:一次分别。
三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何日:何时。
迎门:迎接于门口。
却到家:回到家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父亲离开家庭时的场景,特别是与年幼孩子告别的情感。开头两句“初岁娇儿未识爷,别爷不拜手吒叉”表达了小孩对父亲的不理解和天真,他们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向父亲道别,更不要说礼节上的拜别了,只能是牵着父亲的手指头,不舍地依依。这里通过孩子的行为,传达出家人的不舍和无助。

第三句“拊头一别三千里”则表明即使只是一瞬间的告别,却也如同横跨三千里的距离一般遥远,这里使用了夸张手法来强调分别的痛苦与深远。父亲在孩子眼前摩挲着自己的头,既是对孩子的爱抚,也承载着离别的无尽哀愁。

最后一句“何日迎门却到家”充满了期盼和渴望,表达了诗人对于重逢家人的迫切期待和对家的思念。这里的“迎门”意味着孩子长大后能够理解并主动去迎接父亲回家的情景,而“却到家”则是对未来团聚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亲子之间简单而又充满感情的离别场景,展现了中国古代家庭成员间深厚的情感,以及面对离别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492)

杜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字:牧之
  • 号:樊川居士
  •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公元803-约852年

相关古诗词

即事

小院无人雨长苔,满庭修竹间疏槐。

春愁兀兀成幽梦,又被流莺唤醒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怀归

尘埃终日满窗前,水态云容思浩然。

争得便归湘浦去,却持竿上钓鱼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怀吴中冯秀才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怅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