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梅校理子明通守杭州

金明池上柳,人折一枝春。

赠子意不浅,东游云外身。

人生半刺史,朱绶光四邻。

此岂经世怀,但慰垂白亲。

钱塘我旧游,颇复识其人。

不应山水改,但恐猿鸟新。

章台走马客,冠盖尽要津。

窃禄我自惭,便面聊障尘。

亦思一舟去,共醉西湖滨。

时平自行乐,不为千里莼。

归来麒麟上,献纳当及辰。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在金明池畔的柳树下,人们折下一枝春天的柳条。
我赠予你这枝柳,情意深厚,如同你将远行至云外之地。
人生短暂,我仅做到半个刺史,官职显耀照亮了四周。
这并非长远的抱负,只是想借此安慰年迈的亲人。
钱塘是我曾游历的地方,那里的许多人我还记得。
山水依旧,只是人事已非,我担心的是新的猿鸟叫声。
章台的骑马之人,都是权贵,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领取俸禄我内心有愧,只求遮挡尘世的纷扰。
我也想过乘船离去,在西湖边共醉。
和平时期,我追求个人快乐,而非千里之外的莼菜美。
归来之时,希望能及时向朝廷进献我的才智。

注释

金明池:古代皇家园林。
柳:象征离别和春天。
东游:指远行。
朱绶:红色的官印绶带,象征高官。
垂白亲:指年迈的父母。
钱塘:古地名,今杭州。
要津:重要路口,比喻权势之位。
窃禄:指不配得的官位。
聊障尘:姑且用来遮挡尘世的烦恼。
西湖:著名的杭州湖泊。
千里莼:指远方的美食,引申为诱惑。
麒麟:古代吉祥物,喻指高位。
辰:时辰,这里指合适的时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送梅校理子明通守杭州》。诗中,诗人通过对金明池上柳的描绘,寄托了对友人梅校理即将赴任杭州的深深祝福。"人折一枝春"象征着离别之际对春天和友情的珍视。诗人祝愿友人在外地为官能有所作为,"东游云外身"暗示了友人的仕途前景广阔。

接着,诗人感慨自己仅做到半个刺史,而友人将光芒照耀四方。他明白这并非长久的政治抱负,而是为了安慰家中年迈的亲人。诗人回忆起自己在钱塘的旧游,感叹人事变迁,唯恐友人所见的新景致与旧相识有所不同。

诗人以章台走马客的形象,描述了杭州的繁华与权贵云集,表达了对自己窃取俸禄的自责,同时也希望能与友人一同在西湖边畅饮,享受生活。他强调在和平时期,应该及时行乐,而非追求千里之外的名利。

最后,诗人祝愿友人能在恰当的时机向朝廷献策纳言,如同麒麟般才德出众,归来之时定会有所建树。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鼓励,也有自我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人前途的期待。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闻文潜舍人出试院约毅父考功寻春

上界官府多文书,我臞犹比山泽儒。

閒忙态异亡羊等,一月不见霜侵须。

虽无京兆白花沥,还有太官青玉壶。

武安曾孙我外弟,闻君得人助君喜。

可能饼果餍儿童,不有杯槃到邻里。

去年南归饮王家,把盏犹见黄梅花。

城南寻春成岁事,忍不省顾随泥沙。

世事何须还刺口,轻薄论交翻覆手。

自怜只似永州氓,归喜蛇存视吾缶。

形式: 古风

顺之将携室行而苦雨用前韵戏之

十旬九雨龙淫荒,林蝉砌螾俱悲凉。

丰隆不闵行泽足,犹唤脂车烦阿香。

我知此咎非风伯,凭凭幕天尔勍敌。

王郎行李望秋晴,莫污北飞双凤翼。

形式: 古风

冤朐路

棠梨叶战风骚骚,纸钱窸窣鸣空郊。

背人独鸟归寒巢,予亦投村指横桥。

茅檐霜月照征袍,夜冷不寐闻狐嘷。

悼我为生良已劳,两手如龟髀肉消。

青楼公子烧兰膏,雪压屋倒饮方豪,睡觉三竿红日高。

形式: 古风

夏夜雨意

凝云遮汉月不舒,微电时照东南隅。

风条不动柱础湿,初夜深砌吟蝼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