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伯达兄赴嘉禾

我生三十馀,忧患恰半生。

飘零万里外,偶存三弟兄。

去去复远别,朔风催客征。

相看各华发,岂免儿女情。

五载卧箕颍,分甘一廛氓。

嗟哉生理拙,口腹不解营。

各逐升斗仕,弹冠愧渊明。

谁知三径荒,聊代十亩耕。

我政牛马走,君乃簿书婴。

壮心已灰槁,焦芽不复萌。

庄舄偶怀越,嗣宗求步兵。

行藏本无意,簪组鸿毛轻。

脱去西风尘,江山照人清。

扁舟五湖月,千里为莼羹。

行著下下考,愿辞赫赫名。

青衫道旁吏,时哉那可争。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过所作的《送伯达兄赴嘉禾》,通过诗人的叙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兄长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的开头“我生三十馀,忧患恰半生”,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充满了忧愁和苦难,暗示了生活的不易。接着,“飘零万里外,偶存三弟兄”表达了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即使身处异乡,兄弟间的联系依然紧密。

“去去复远别,朔风催客征”描绘了兄长即将远行的情景,朔风象征着离别的凄凉与无奈。接下来,“相看各华发,岂免儿女情”则表达了兄弟间虽年岁渐长,但情感依旧深厚,难以割舍。

“五载卧箕颍,分甘一廛氓”描述了诗人自己过去的生活状态,隐居于箕山和颖水之间,甘于平凡。而“嗟哉生理拙,口腹不解营”则感叹生活艰难,难以维持生计。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挣扎。

“各逐升斗仕,弹冠愧渊明”表达了诗人与兄长各自为了生活不得不投身仕途,但内心却对陶渊明的归隐生活感到愧疚。这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妥协。

“谁知三径荒,聊代十亩耕”表明诗人虽然生活困顿,但仍努力耕种,以自给自足。而“我政牛马走,君乃簿书婴”则再次强调了兄弟俩在不同生活境遇中的处境。

“壮心已灰槁,焦芽不复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绝望,似乎已经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勇气。接着,“庄舄偶怀越,嗣宗求步兵”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束缚的厌倦。

“行藏本无意,簪组鸿毛轻”表明诗人认为官职地位如同鸿毛般轻浮,不值得追求。最后,“脱去西风尘,江山照人清”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扁舟五湖月,千里为莼羹”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场景,乘船游历五湖四海,享受自然之美。而“行著下下考,愿辞赫赫名”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声的淡泊,更看重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青衫道旁吏,时哉那可争”则是对自身身份的自我反思,作为小吏,面对世事变迁,只能顺其自然,无法强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接受。诗中既有对兄弟之情的深情表达,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个人情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298)

苏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吕居仁宿盘溪

君诗如芝兰,君操如松竹。

宁当食舍鱼,坐待熊蹯熟。

申商掩仁义,已作高阁束。

长吟失憔悴,短缀谢烦促。

自然四壁空,惟有三冬足。

我怀嵩少游,已办巾一幅。

愿言山中友,先登惟子独。

须烦悬河辩,令我千兔秃。

归来诗满囊,大胜富润屋。

穷通有定分,凫胫悲所续。

一醉盘溪堂,自取君诗读。

形式: 古风

驾李行父迁居盘溪

扬雄无儋石,而有宅一区。

陶令官可弃,未免爱吾庐。

古来贤达士,忘世未忘躯。

岂知美恶间,共尽同籧篨。

平生李居士,挈携四壁无。

常有好颜色,直缘身世疏。

前年家城东,一椽为有馀。

今年家城西,隐几犹昔吾。

此生正如此,梦觉两徐徐。

曾何置欣戚,舍旧新是图。

吾侪真小人,问讯填里闾。

聊为盘溪喜,德邻良不孤。

益知水竹深,中有山泽癯。

虽非三宿桑,且学壶公壶。

形式: 古风

次韵信中郎官庵

飞流半山来,忽作长剑倚。

吾知有奇境,何畏虎尾履。

郎官初得名,山川虽信美。

谁能此岩居,暂寓非终止。

吾侪世外缘,壮心殊不已。

每讥怀与安,同是非夫耻。

忍饥啖藜藿,且博一笑喜。

更寻云外人,安得助薪水。

伶俜穿鸟道,窈窕下涧底。

路述烟草合,欲往不得跬。

登楼亡其梯,航海失一苇。

仰观二三子,脚下云埃起。

山灵若相戏,危石折屐齿。

忧我不再来,遗恨丘壑里。

借君谈天口,骇我未闻耳。

秋高山更奇,后会志益伟。

扪萝贵先登,噬脐无效此。

与君控扶摇,赤脚踏清泚。

形式: 古风

仆以事至洛言还过龙门少留一宿自药寮度广化潜溪入宝应翼日过水东谒白傅祠游皇龛看经两寺登八节尤爱之复至奉先作此诗以示同行僧超晖

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

滩声千鼓鼙,石壁万龛窦。

何人植翠柏,幽径出尘囿。

金银佛寺古,夜籁笙竽奏。

僧稀梵呗少,石险松竹瘦。

惟当效乐天,早晚弃冠绶。

形式: 古风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