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峨眉十一首(其四)

绝岭人人到,空回亦大誇。

至人观实相,凡眼眩空花。

有障犹随牒,无心已出家。

普贤吾日月,归屐候晴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时行为我们留下的佳作,名为《游峨眉十一首(其四)》。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游览峨眉山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境界的追求和超脱世俗的愿望。

"绝岭人人到,空回亦大誇。"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众多行者纷纷攀登绝巅,而诗人却自信地表达了即使返回也毫不犹豫,因为他们已经领略了更高层次的境界。

"至人观实相,凡眼眩空花。" 这两句则是对比不同的人物对于真理的认知与追求:智者洞悉世间真相,而凡夫俗子却只看到表象迷惑于虚幻之中。

"有障犹随牒,无心已出家。" 诗人通过这两句,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对于那些内心尚存执着的人,即便是佛法也难以彻底解脱;而对于已经超然物外的心灵,则不再被世间之事所束缚。

最后两句"普贤吾日月,归屐候晴霞。" 展现了诗人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和向往,以及期待着在心灵净化之后能够返回到那片宁静祥和的自然环境中去等待美好天气的到来。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更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境界的深刻思考和超越世俗的愿望。通过对峨眉山之行的描写,诗人传递出一种禅宗哲学中关于“心”与“物”的关系,以及个人如何在自然与内心世界之间寻求平衡和解脱的主题。

收录诗词(299)

冯时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峨眉十一首(其三)

蜀公爱山水,无不到牛心。

岁久无从问,诗亡不可寻。

云堂环碧嶂,溪路擘青岑。

从僻须回杖,穷探不厌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游峨眉十一首(其二)

薄宦非初志,幽栖有宿期。

胜游宜数数,老境已垂垂。

山好无时见,云閒逐处随。

诛茅或未可,细路有人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游峨眉十一首(其一)

闻说最佳处,深藏叠嶂间。

只须一两屐,更入数重山。

架竹深犹渡,垂藤险可攀。

林泉未厌客,风雨不教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登西楼二首(其二)

年来双目厌纷华,独上西楼日欲斜。

幽鸟有情啼苦竹,画船无事舣荷花。

吴天半出云中树,越岭初横雨后霞。

惆怅倚栏人去后,一竿明月属渔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