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佘杞亭广文乞康州何首乌

作传曾闻李习之,农经百草未尝知。

成纹自蹙如山势,引蔓能交入夜枝。

五岭诸州康最好,一筐相惠赤尤宜。

年来病足资奇效,不为霜髯变黑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所作的《寄佘杞亭广文乞康州何首乌》。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康州何首乌的赞美与期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首句“作传曾闻李习之”,借用了古代文人李习之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康州何首乌的传说有所耳闻,激发了对这种神奇植物的好奇心。接着,“农经百草未尝知”一句,既是对康州何首乌独特性的强调,也暗含了诗人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兴趣。

“成纹自蹙如山势,引蔓能交入夜枝”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何首乌的生长状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山势般的纹理,蜿蜒交错的藤蔓,不仅展现了植物的自然美,也暗示了其生命力的顽强与旺盛。

“五岭诸州康最好,一筐相惠赤尤宜”则进一步点明了康州何首乌的产地优势,以及它在健康养生方面的价值。这里的“康”字不仅指地方名,也暗含了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最后,“年来病足资奇效,不为霜髯变黑丝”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康州何首乌神奇功效的期待。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延缓衰老,都体现了诗人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疗法的信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不仅展现了康州何首乌的独特魅力,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佘齐枢先生有曾孙之庆过其园亭题诗志喜

苍松翠竹五峰西,百福偏于晚节齐。

四叶孙枝花始见,三重堂构燕双栖。

诗成先许诸郎和,酒熟堪酬好鸟啼。

最好石桥门外路,入城潮水绿盈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与潘子登佘兼五有中元宿云阁之约以暑极不能久偕梁巨川卢俊斯放舟先归却柬潘佘二子

山夹深江入海涛,扁舟来往未云劳。

新松倚岸疑阴浅,短杖随身怯路高。

塔顶千灯明昨夜,天中孤月待吾曹。

却缘惮暑参差甚,虚阁谁飞白兔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送王叔琬季如奉川南使君命送家之宜兴时立安自都门奉太翁南来将至

西行路远北归贫,百口分为去住身。

阳羡寄家初僦屋,粤江移棹暂违新。

清秋正熟黄花酒,紫气应来白发人。

到日华筵开四代,德星今在太湖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乙亥生日归锦岩先祠许伯玉乔梓载酒相饷同潘子登梁巨川卢俊斯集饮即事

老矣犹堪斗百篇,生初长记在亲前。

黄花又值三三月,白首今逾八八年。

古岫石林元壁立,新祠风木尚萧然。

劳君载酒能相饷,且为停杯一问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