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潘子登佘兼五有中元宿云阁之约以暑极不能久偕梁巨川卢俊斯放舟先归却柬潘佘二子

山夹深江入海涛,扁舟来往未云劳。

新松倚岸疑阴浅,短杖随身怯路高。

塔顶千灯明昨夜,天中孤月待吾曹。

却缘惮暑参差甚,虚阁谁飞白兔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炎夏时节,与潘子登、佘兼五相约宿于云阁,但因酷暑难耐,梁巨川、卢俊斯先行乘舟离去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首联“山夹深江入海涛,扁舟来往未云劳”,开篇即以壮阔的山水景象引入,山峦与深江相连,波涛汹涌,而友人乘着小舟往来穿梭,似乎并未感到劳顿,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友人情谊的深厚。

颔联“新松倚岸疑阴浅,短杖随身怯路高”,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景色,新长的松树依偎在岸边,似乎在暗示着阴凉的深度,而诗人随身携带的短杖则显示出对山路崎岖的谨慎,这一细节既表现了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也暗含了对旅途艰辛的预感。

颈联“塔顶千灯明昨夜,天中孤月待吾曹”,转而描述夜晚的景象,塔顶上的灯火照亮了整个夜晚,而天空中的孤月似乎在等待着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期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相聚时刻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惜。

尾联“却缘惮暑参差甚,虚阁谁飞白兔毫”,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因酷暑而未能长时间相聚的遗憾,同时以“虚阁谁飞白兔毫”这一富有诗意的比喻,暗示了即使在短暂的相聚中,也能留下美好的回忆和创作的灵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感悟,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送王叔琬季如奉川南使君命送家之宜兴时立安自都门奉太翁南来将至

西行路远北归贫,百口分为去住身。

阳羡寄家初僦屋,粤江移棹暂违新。

清秋正熟黄花酒,紫气应来白发人。

到日华筵开四代,德星今在太湖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乙亥生日归锦岩先祠许伯玉乔梓载酒相饷同潘子登梁巨川卢俊斯集饮即事

老矣犹堪斗百篇,生初长记在亲前。

黄花又值三三月,白首今逾八八年。

古岫石林元壁立,新祠风木尚萧然。

劳君载酒能相饷,且为停杯一问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读梁高士寒塘辞世诗次韵哭之二首(其一)

绝无沾滞绝根尘,肤发完归与两亲。

蝴蝶梦中醒睡客,白莲花里去来身。

天边星已占方朔,谷口名犹说子真。

不恨夜台多好友,西山薇蕨渐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读梁高士寒塘辞世诗次韵哭之二首(其二)

寂寞空斋闭竹门,寒塘西畔暗云屯。

心从灰后仍馀热,水到穷时自得源。

作传敢辞朋友责,遗经深幸子孙存。

朱明丹火西樵月,照尔千秋处士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