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女谣

扬州袅袅红楼女,玉笋银筝响风雨。

绣衣貂帽白面郎,七宝雕笼呼翠羽。

冷官傲兀苏与黄,提笔鼓吻趋文场。

平生睥睨纨裤习,不入歌舞春风乡。

道逢鬻女弃如土。惨澹悲风起天宇。

荒村白日逢野狐,破屋黄昏闻啸鬼。

闭门爱惜冰雪肤,春风绣出花六铢。

人誇颜色重金璧,今日饥饿啼长途。

悲啼泪尽黄河乾,县官县官何尔颜。

金带紫衣郡太守,醉饱不问民食艰。

传闻关陕尤可忧,旱荒不独东南州。

枯鱼吐沫泽雁叫,嗷嗷待食何时休。

汉宫有女出天然,青鸟飞下神书传。

芙蓉帐暖春云晓,玉楼梳洗银鱼悬。

承恩又上紫云车,那知鬻女长欷歔。

愿逢昭代民富腴,儿童拍手歌《康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鬻女谣》描绘了一幅社会底层女子被买卖的凄凉画面。诗中以“扬州袅袅红楼女”起笔,形象地刻画了被卖女子的美丽与不幸。接下来通过“玉笋银筝响风雨”、“绣衣貂帽白面郎”等细节,展现了买卖双方的身份对比,以及女子被迫离开家园的悲凉。

“冷官傲兀苏与黄”暗指官府冷漠,对民生疾苦视而不见,而“提笔鼓吻趋文场”的官员们只关心仕途升迁。“平生睥睨纨裤习”表达了诗人对贵族子弟轻浮生活的鄙夷,他们不关心民间疾苦,反而沉溺于歌舞升平。

“道逢鬻女弃如土”揭示了社会对弱者的无情,“惨澹悲风起天宇”渲染了悲凉气氛。女子的命运如同“荒村白日逢野狐”、“破屋黄昏闻啸鬼”,生活困苦至极。然而,她仍保持着“闭门爱惜冰雪肤”的贞洁,但美貌却无法抵挡饥饿的折磨。

诗中通过“今日饥饿啼长途”、“悲啼泪尽黄河乾”等句,表达了对女子命运的深深同情,同时也批判了“金带紫衣郡太守”等官员的醉生梦死,他们对百姓饥荒视若无睹。最后,诗人借“汉宫有女出天然”暗示希望在未来的盛世里,人民能过上富足的生活,儿童欢歌,不再有鬻女之痛。整首诗情感深沉,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和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练湖曲

练湖七月凉雨通,白水荡荡芙蓉红。

芙蓉红尽早霜下,鸳鸯飞去何匆匆。

茜塘女儿弄轻碧,鸣榔声断无消息。

清波小藻出银鱼,落日吴山秋欲滴。

望湖楼上云茫茫,鸟飞不尽青天长。

丹阳使者坐白日,小吏开罂宫酒香。

倚阑半醉风吹醒,万顷湖光落天影。

挂冠何日老江南,短褐纶巾上渔艇。

形式: 古风

终南进士行和李五峰题马麟画钟馗图

老日无光霹雳死,玉殿咻咻叫阴鬼。

赤脚行天踏龙尾,偷得红莲出秋水。

终南进士发指冠,绿袍束带乌靴宽。

赤口淋漓吞鬼肝,铜声剥剥秋风酸。

大鬼跳梁小鬼哭,猪龙饥嚼黄金屋。

至今怒气犹未消,髯戟参差努双目。

形式: 古风

桃源行题赵仲穆画

长城远筑阿房起,黔首驱除若蝼蚁。

谁知别有小乾坤,藏在桃花白云里。

桃花重重间白云,洞门锁住千年春。

男耕女织作生业,版籍不是秦家民。

桑麻鸡犬村村屋,流水门墙映花竹。

无端渔父绿蓑衣,带得黄尘入幽谷。

主人迎客坐茅堂,共话山中日月长。

但见花开又花落,岂知世上谁兴亡。

明朝渔父归城市,回首云山若千里。

再来何处觅仙踪,恨满桃花一溪水。

形式: 古风

回风波吊孔明先生

大江东流日夜白,已矣英雄不堪说。

朔风挟雨过江来,犹向矶头溅腥血。

汉家神气四海摇,奸雄贼子相贪饕。

二龙雌雄尚未决,将军战骨如山高。

先生谋略满怀抱,坐视狂尘不为扫。

若非蜀主三顾贤,终只如龙卧南亩。

仰天一出摧奸锋,纶巾羽扇生清风。

许君义气肝胆裂,兵枢尽在掌握中。

赤壁楼船满江夏,伏剑登坛唯叱咤。

忠心耿耿天必从,烈火回风山亦赭。

可怜一炬功未成,将星已坠西南营。

力吹汉水灰未醒,呜呼天命何不平。

伫立矶头盼吴越,感慨令人生白发。

先生虽死遗表存,大义晶晶明日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