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

叹息鲁先师,生逢周室卑。

有心律天道,无位救陵夷。

历聘不能用,领徒空尔为。

儒风正礼乐,旅象入蓍龟。

西狩非其应,中都安足施。

世衰由我贱,泣下为人悲。

遗教光文德,兴王叶梦期。

土田封后胤,冕服饰虚仪。

钟鼓胶庠荐,牲牢郡邑祠。

闻君喟然叹,偏在上丁时。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感叹鲁国的先师,生在周朝衰微之时。
他有心遵循天道,却无权拯救国家的颓势。
四处求职不得重用,带领门徒也只是徒劳。
儒家倡导的礼乐之道,象征进入占卜的龟壳和蓍草。
西征不是他的使命,首都的礼仪又怎能施展?
世道衰败因我身份低微,悲伤的泪水只为他人而流。
遗留的教诲如光照耀美德,振兴王业的愿望寄托在梦境。
土地和田地留给后裔,皇冠和服饰只是空洞的形式。
钟鼓在学府中献祭,牲畜在郡邑的祠堂供奉。
听说你深感叹息,尤其在上丁节这一天。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诗中的“叹息鲁先师”指的是对孔子的感慨,因为孔子生于周室衰微之时,其高尚的人格与教育理想无法在当时的社会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应用。“有心律天道,无位救陵夷”表达了诗人对于孔子有心想要规范天道却无从实现,想要拯救世道却因其地位不高而不能为之的感慨。

“历聘不能用,领徒空尔为”则是说尽管孔子的门徒众多,但在当时社会中,这些学子无法得到合适的任用和发挥。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反映了自己对于古代贤士不得志的同情。

“儒风正礼乐,旅象入蓍龟”中的“儒风”指的是孔子的儒家学说,而“旅象入蓍龟”则是比喻这些学说深邃而难以完全领悟。接下来的“西狩非其应,中都安足施”可能是在描述孔子周游列国寻求施展之地的艰难。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圣贤不遇时世的感慨,以及对于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无法得到重视的悲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恢复孔子教诲、重振礼仪制度的渴望。这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深邃的意象,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代士人的悲壮情怀。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

旌节下朝台,分圭从北回。

城头鹤立处,驿树凤栖来。

旧路芳尘在,新恩驲骑催。

里闾风偃草,鼓舞抃成雷。

吏散山禽啭,庭香夏蕊开。

郡斋堪四望,壁记有三台。

人讶徵黄晚,文非吊屈哀。

一吟梁甫曲,知是卧龙才。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和武中丞秋日寄怀简诸僚故

退朝还公府,骑吹息繁阴。

吏散秋庭寂,乌啼烟树深。

威生奉白简,道胜外华簪。

风物清远目,功名怀寸阴。

云衢念前侣,綵翰写冲襟。

凉菊照幽径,败荷攒碧浔。

感时江海思,报国松筠心。

空愧寿陵步,芳尘何处寻。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和浙西李大夫伊川卜居

早入八元数,尝承三接恩。

飞鸣天上路,镇压海西门。

清望寰中许,高情物外存。

时来诚不让,归去每形言。

洛下思招隐,江干压作藩。

按经修道具,依样买山村。

开凿随人化,幽阴为律暄。

远移难得树,立变旧荒园。

绝塞通潜径,平泉占上原。

烟霞遥在想,簿领益为繁。

丹禁虚东閤,苍生望北辕。

徒令双白鹤,五里自翩翻。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

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浮精离碧海,分照接虞渊。

迥见孤轮出,高从倚盖旋。

二仪含皎澈,万象共澄鲜。

整御当西陆,舒光丽上玄。

从星变风雨,顺日助陶甄。

远近同时望,晶荧此夜偏。

运行调玉烛,洁白应金天。

曲沼疑瑶镜,通衢若象筵。

逢人尽冰雪,遇景即神仙。

引素吞银汉,凝清洗绿烟。

皋禽警露下,邻杵思风前。

水是还珠浦,山成种玉田。

剑沈三尺影,灯罢九枝然。

象外形无迹,寰中影有迁。

稍当云阙正,未映斗城悬。

静对挥宸翰,闲临襞彩笺。

境同牛渚上,宿在凤池边。

兴掩寻安道,词胜命仲宣。

从今纸贵后,不复咏陈篇。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