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秦彦容韵(其四)

谷因辟后厌鼎烹,那在丘嫂轑釜羹。

冠未挂前已先裂,一簪却上山头雪。

我虽无师心我师,速修何恨下手迟。

论中自得养生理,笔底尽是游仙诗。

休向回车问前路,终须有个安排处。

晴窗点检白云篇,不知谁为作者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隐逸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开篇“谷因辟后厌鼎烹,那在丘嫂轑釜羹”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世俗生活比作被烹饪的谷物,而隐居生活则比作不受束缚的自然状态,暗示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接着,“冠未挂前已先裂,一簪却上山头雪”描绘了诗人放弃官场束缚,选择归隐山林的形象,象征着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

“我虽无师心我师,速修何恨下手迟”表明诗人虽然没有直接的老师指导,但内心已经找到了自我修行的道路,不后悔开始的时间晚。“论中自得养生理,笔底尽是游仙诗”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通过内省和创作来达到修身养性、追求精神自由的过程。

“休向回车问前路,终须有个安排处”劝诫人们不必过分忧虑未来的道路,因为总会有适合自己的道路。“晴窗点检白云篇,不知谁为作者序”最后两句,以晴朗的窗户和白云为背景,象征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也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接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体现了金末元初时期文人对于个人精神独立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和秦彦容韵(其五)

不嫌瓠叶日犹烹,不羡公子染指争鼋羹。

不把荷衣等闲裂,不羡曹人共服麻如雪。

爱身肯似贱场师,凡骨只愁轻举迟。

北山未出移休勒,东老虽贫乐有诗。

望中云海蓬莱路,谁道乐天无归处。

一千年鹤再来时,行雁难将弟兄序。

形式: 古风

暴雨

疾雷破山云暗天,雨脚不断如麻悬。

淋浪一室无乾处,何异露坐乘漏船。

鼠牙便是溃堤蚁,墙有百道飞来泉。

狂客岂因狂药使,眼花如落井底眠。

采石江头弄明月,一夕去作骑鲸仙。

我虽忘我亦可怜,但恐不免蛟龙涎。

苦无根源笑潢潦,可能朝宗东注觅海道。

君不见耒阳禹力所不到,至今难寻杜陵老。

形式: 古风

綵楼

层层华构高且崇,万綵纠结填青红。

何人下手夺天巧,都入意匠经营中。

书契以来未省见,异事惊倒百岁翁。

郢斤般斧莫敢近,却立屏息惭无功。

寒窗戛戛鸣机妇,积年杼柚一日空。

山川谓可锦绣裹,尘土尽皆罗绮封。

前者攀辕后者挽,奔车径欲趋灵宫。

三年送迎礼虽旧,人事不与天时同。

方当炎属行夏令,权势大抵归祝融。

神之与人无厚薄,盖以至诚能感通。

豚蹄豆酒道傍祝,所获神赐亦已丰。

闾阎疾苦还知否,我为大夫歌大东。

形式: 古风

上九里谷与济之君祥仲宽李德方朱寿之姚子昂

太行巍巍形势尊,造物设险雄中原。

巨灵一朝擘石裂,连峰忽断开山门。

侵云直上几千尺,挂壁一径愁攀援。

十步回头五步坐,慄慄汗出如浆翻。

清风掖至最高顶,下视寰海尘埃昏。

天坛咫尺若有待,顾我不往惭食言。

世间好处岂不爱,脚力虽尽心常存。

为君试写远游兴,夜半月出清吟魂。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