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

丛石何纷糺,赤山复翕赩。

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

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

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

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

物壮诚有衰,势雄良易极。

逦迤忽而尽,泱漭平不息。

之子黄金躯,如何此荒域。

云台盛多士,待君丹墀侧。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峡口位于大漠以南,横跨中国边界
丛石错落复杂,赤山红艳夺目
远看山势众多,靠近后颜色并无变化
山峰陡峭如断崖,曲折蜿蜒又笔直
这险峻之地曾被胡马冲击,也靠近汉朝边疆
难道只因河山险要,才成为边防要地?
万物繁盛终会衰落,强盛之势难以持久
山脉绵延直至尽头,广阔无垠的大地永不平静
你拥有如黄金般珍贵的生命,为何身处这荒凉之地
朝廷的云台之上,众多贤士期待你的到来,在朝廷一侧

注释

峡口:河流或山谷的出口。
大漠:广阔的沙漠。
崔崒:形容山峰高峻。
孤断:形容山崖陡峭断裂。
丹墀:皇宫中的红色台阶,代指朝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壮观的自然景象和边塞的雄伟气势,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与怀念。开篇“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两句,勾勒出一幅边疆地貌图,展示了壮阔的自然景观和边塞的险要。

“丛石何纷糺,赤山复翕赩”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山石的错落有致和红色的山峦连绵不绝,给人以雄浑、粗犷之感。接着,“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则表现了诗人面对这自然景观时的心态,无论从远处还是近处观察,这些山石都呈现出相同的坚韧与壮丽。

“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四字,形容山势的曲折蜿蜒,如同古代大河的流转,每个字都传达着力量和动感。紧接着,“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两句,则将自然景观与历史边塞相结合,表达了对过往英雄事迹的追忆。

“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一句中,“岂”字疑问意味浓厚,诗人似乎在询问这险要的河山是否能成为抵御外敌的屏障,而“将顺休明德”则暗示了对英雄人物顺应天道、安定民心品格的赞美。

“物壮诚有衰,势雄良易极”两句,表达了自然景观和英雄事迹都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同时也隐含着一切强大事物终将衰败的哲理。随后,“逦迤忽而尽,泱漭平不息”则描绘了一种山势陡然结束,而水流却永无止境的情景。

“之子黄金躯,如何此荒域”两句中,“之子”指代王二,无竞,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其比喻为黄金躯体,以彰显其不凡的品格和英勇的事迹。最后,“云台盛多士,待君丹墀侧”则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期待与赞美,希望他们能够像古代的仙境一样,集聚在边塞之上,为国家的安危而战。

整首诗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的回响,抒写了诗人对于英雄事迹的怀念与追求,以及对边疆险要地带的深刻体认。

收录诗词(129)

陈子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伯玉
  • 籍贯: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
  • 生卒年:公元661~公元702

相关古诗词

春台引

感阳春兮生碧草之油油,怀宇宙以伤远,登高台而写忧。

迟美人兮不见,恐青岁之遂遒。

从毕公以酣饮,寄林塘而一留。

采芳荪于北渚,忆桂树于南州。

何云木之美丽,而池馆之崇幽。

星台秀士,月旦诸子。嘉青鸟之辰,迎火龙之始。

挟宝书与瑶瑟,芳蕙华而兰靡。乃掩白蘋,藉绿芷。

酒既醉,乐未已。击青钟,歌渌水。

怨青春之萎绝,赠瑶台之旖旎。

愿一见而道意,结众芳之绸缪。

曷余情之荡漾,瞩青云以增愁。

怅三山之飞鹤,忆海上之白鸥。

重曰:群仙去兮青春颓,岁华歇兮黄鸟哀。

富贵荣乐几时兮,朱宫碧堂生青苔,白云兮归来。

形式: 古风

秋园卧病呈晖上人

幽寂旷日遥,林园转清密。

疲疴澹无豫,独坐泛瑶瑟。

怀挟万古情,忧虞百年疾。

绵绵多滞念,忽忽每如失。

缅想赤松游,高寻白云逸。

荣吝始都丧,幽人遂贞吉。

图书纷满床,山水蔼盈室。

宿昔心所尚,平生自兹毕。

愿言谁见知,梵筵有同术。

八月高秋晚,凉风正萧瑟。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送别出塞

平生闻高义,书剑百夫雄。

言登青云去,非此白头翁。

胡兵屯塞下,汉骑属云中。

君为白马将,腰佩骍角弓。

单于不敢射,天子伫深功。

蜀山余方隐,良会何时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送殷大入蜀

禺山金碧路,此地饶英灵。

送君一为别,悽断故乡情。

片云生极浦,斜日隐离亭。

坐看征骑没,惟见远山青。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