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唐世永秋捷”为题,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思考。
首联“相期真觉似能成,动地朱弦发妙声”,以“相期”开篇,表达了诗人对真知灼见的追求与期待,如同地动山摇的朱弦发出美妙的声音,暗示了追求真理过程中的激情与力量。
颔联“向去尚多云外意,从今难避世间名”,转折中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世俗名利的无奈。诗人似乎在说,尽管心中还有许多未尽之意,但今后恐怕难以逃脱世间的名声与束缚。
颈联“昆崙觅路天河近,象阙抡才禁月清”,进一步深化了对理想的追寻与现实的矛盾。诗人想象着在昆仑山寻找通往天河的道路,象征着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同时,也提到了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暗含着对官场规则的审视。月清则可能代表了诗人对清明公正的向往。
尾联“我着袈裟浑欲老,伫君麟阁护文星”,以“袈裟”象征出家人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可能已决心遁入空门,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而“伫君麟阁护文星”则可能是对友人或理想的支持与期待,希望他们能在文坛或社会上发光发热,守护着文化与智慧的星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与社会责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