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佛陇光沉茂草平,树林犹作诵经声。
一心三观休分别,秋净山高海月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宁静景象。"佛陇光沉茂草平",画出了一片佛教圣地的和谐氛围,其中“佛陇”指的是佛教的殿堂或陵墓,这里用来泛指寺院周围的环境;“光沉”意味着阳光柔和地洒在大地上;“茂草平”则形容草木郁郁葱葱,覆盖着平坦的大地。"树林犹作诵经声",这句话表达了寺院中僧侣诵经的声音如同自然界的风声,与周围的树林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
接着,“一心三观休分别”这句诗是佛教用语,用以描述修行者的心境。"一心"指的是专注不乱的心灵状态;"三观"则通常指的是空、假、中三种观察世界和自我的方式。在这里,"休分别"意味着不再区分对待万物,不再执著于名相,达到了一种超越世间纷扰的境界。
最后,“秋净山高海月明”描绘出一个清新而宁静的自然景象。"秋净"指的是秋季的天气干净清爽;"山高"形容山势雄伟;"海月明"则是对远处海面上升起的明月的描写,透露出一种广阔无边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佛教修行氛围的精妙描绘,展现了作者叶清臣对于心灵净化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不详
长洲人(今苏州市)。天圣二年(1024)榜眼。历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迁太常丞,进直史馆。论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为仁宗采纳,仲淹等得近徙。同修起居注,权三司使。知永兴军时,修复三白渠,溉田六千顷,实绩显著,后人称颂。著作今存《述煮茶小品》等。皇祐元年卒,年五十(一作四十七)。《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绀宇初成国已清,千灵慈护属仁明。
山僧了得真空观,好续炉薰傲太平。
云中老树冷萧萧,溪上僧归倚画桡。
谁为秋风乘兴去,松窗先听富阳潮。
一径凉飙响万松,青霞紫雾秘灵峰。
寒生列洞前溪雨,声到诸天午夜钟。
仙顶月高犹驾鹤,阴潭云起旧降龙。
出尘境界无多地,已上金庭第七重。
旧见恩初渥,新游刃久虚。
官曹鹊树下,民版象耕馀。
山迥人逢麂,江清客厌鱼。
送君多怅望,云外是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