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达道通判赞

韵出缙绅,秀见眉须。

矫绛阙之风度,宜玉堂之步趋。

有人所尽有,无人所当无。

而乃袖补衮之手,而弄云泉以自娱也。

余安能探其归宿,独见于皮肤。

盖神于酌古,僻于誉书。

求于古人,则谢幼舆王子敬之徒欤。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宋代高僧释德洪所作,名为《周达道通判赞》。诗中赞美了周达道通判的风度与才华,将其比作缙绅之士,其文采与风范如同从眉目间自然流露的韵律一般,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诗人进一步描述周达道通判具有绛阙之风度,适宜在玉堂中行走,意味着他不仅拥有高雅的风范,更具备与朝廷高官相匹配的气度和能力。同时,诗人指出周达道通判在人群中既不缺乏,也不多余,他的存在恰到好处,犹如袖中藏着补衮之手,既能处理政务,又能享受自然的乐趣,体现出其生活的丰富与平衡。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周达道通判的敬仰之情,认为他如同古代的文人雅士,如谢幼舆、王子敬等,能够深入历史,品味书籍,追求精神世界的极致。通过这番赞誉,诗人不仅描绘了周达道通判的形象,更传达了对其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的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韩廉使奉御赞

幅巾椹衣,杳然深靖。坐藓石床,横玉麈柄。

松声度曲,笑作风听。是故有琴,弦索不整。

人徒见其神和气平,颓然委顺。

至于垂绅正笏,守法奉命。

则活人之色严毅劲正,特不受富贵所吞,而有山林之韵。

究其心胸,山包海容。表里不隔,八窗玲珑。

盖游戏人间之出世,扶持洞上之宗风者也。

形式: 古风

毛季子赞

季子逸群,矫难控御。迹寄黄尘,名在紫府。

观此风鉴,无以为喻。

但见其清却梅林之风,秀等兰丛之露。

妙文章之吐凤,视功名其破釜。

我欲醉袖之旁,更画凌波之女。

使其他日归道山,渡弱水,而骖风驭。

形式: 古风

曾逢原待制真赞

冠冕道德,被服文武。所临有声,最宜荆楚。

果于去恶,发奸破柱。为国金汤,折冲尊俎。

广平南海,乖崖西蜀。如雪中春,和而严肃。

名闻乳儿,威被草木。能作丰年,茂我百谷。

笔下烟云,胸次丘壑。风流馀韵,与世酬酢。

至于谈禅,气压诸衲。戏以法界,玩于掌握。

补衮之线,调鼎之手。笑而不言,置之怀袖。

咨尔邦民,再拜稽首。潭非久留,归相明后。

形式:

梦蝶居士赞二首(其一)

俯看人世,一沤起灭。失脚来游,梦入蚁穴。

前身后身,独临两境。左右见之,不杂其影。

眉目秀发,嫩木含春。风度凝远,霁月洗云。

叶屋花房,玉堂金宇。我视睨睨,渠方栩栩。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