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脉颂

如来一大事,出现于世间。

五千方便教,流传几百年。

四十九年说,未曾忤出言。

如来灭度后,付嘱迦叶边。

西天二十八,祖佛印相传。

达摩观东土,五叶气相连。

九年来面壁,唯有吃茶言。

二祖为上首,达摩回西天。

六祖曹溪住,衣砵后不传。

派分三五六,各各达真源。

七八心忙乱,空花坠目前。

苦哉□眼士,认得止啼钱。

外道多毁谤,弟子得生天。

昔在灵山上,今日获安然。

六门俱休歇,无心处处閒。

如有玄中客,但除入我山。

一味醍醐药,万病悉皆安。

因缘契会者,无心便安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宗脉颂》是唐代文偃大师所作,其内容深邃,蕴含着佛教宗派传承的精髓。

首先,“如来一大事,出现于世间”,开篇即点明佛陀降生、说法、涅槃的大事,强调了佛法在世间的重要地位。接着“五千方便教,流传几百年”描绘了佛陀以各种方式教授众生,其教法广布千年,影响深远。

“四十九年说,未曾忤出言”则赞扬佛陀四十九年的说法生涯,始终保持着慈悲与智慧的完美结合,没有说过一句违背真理的话。之后“如来灭度后,付嘱迦叶边”提到佛陀临终前将法教托付给大弟子迦叶,预示了佛法传承的开始。

“西天二十八,祖佛印相传”指出了佛教在西方的传播历程,从最初的二十八位祖师开始,一代代地将佛法传承下去。接下来“达摩观东土,五叶气相连”描述了达摩东渡至中国,将佛法引入东方,并形成了五个主要的禅宗派系。

“九年来面壁,唯有吃茶言”描绘了达摩面壁九年,仅以吃茶作为与人交流的方式,体现了其修行的专注与深沉。随后“二祖为上首,达摩回西天”指出达摩之后,二祖慧可成为禅宗的领袖,并最终返回西方。

“六祖曹溪住,衣砵后不传”提到了六祖惠能,他在曹溪驻足,开创了南宗禅法,但衣钵之后并未再传,意味着佛法的传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接下来“派分三五六,各各达真源”表明了佛教宗派的分化,各自追寻佛法的真正源头。

“七八心忙乱,空花坠目前”表达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困惑和焦虑,如同眼前的空花,稍纵即逝。紧接着“苦哉□眼士,认得止啼钱”则感叹那些执着于表面现象的人,无法认识到佛法的真谛。

“外道多毁谤,弟子得生天”指出外道对佛法的误解和攻击,而真正的信徒则能够通过修行获得解脱。最后“昔在灵山上,今日获安然”回顾了佛陀在灵山讲法的场景,以及如今修行者在佛法的引领下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六门俱休歇,无心处处閒”强调了修行者在六根清净的状态下,心灵得到彻底的解放,无处不在的闲适与自在。最后“如有玄中客,但除入我山。一味醍醐药,万病悉皆安”表达了对于真正寻求佛法之人的欢迎,以及佛法如同一味良药,能够治愈一切心灵的疾病。

整体而言,《宗脉颂》不仅展现了佛教宗派传承的历史脉络,也深刻揭示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种种体验与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与启示性的作品。

收录诗词(30)

文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张。居韶州云门山光奉院。机缘语句,实立云门宗之始

  • 籍贯:姑苏嘉兴
  • 生卒年:?—949

相关古诗词

十二时歌

夜半子,愚夫说相似。鸡鸣丑,痴人捧龟首。

平旦寅,晓何人。日出卯,韩情枯骨咬。

食时辰,历历明机是悟真。禺中巳,去来南北子。

日南午,认向途中苦。日昳未,夏逢说寒气。

晡时申,张三李四会言真。日入酉,恒机何得守。

黄昏戌,看见时光谁受屈。

人定亥,直得分明沉苦海。

形式: 古风

以字不是八不成,森罗万像此中明。

直饶巧说千般妙,不是讴阿不是经。

形式: 偈颂

葛藤歌

阿呵呵,是什么,听向精灵窟里坐。

朕兆生兮与未生,蓦口掴弓无罪过。

如今口使谁人掴,纵使掴弓复何责?

除是知音同道流,未言已过新罗国。

乾坤大地本来虚,靡用观空作意除。

作意除兮终不了,还似霜钩钓火鱼。

恨馀数载勤劳苦,为剖玄中一玄语。

明明玄自不玄玄,更尚玄中求玄悟。

无法迷人及悟人,忽于平地致难辛。

丈夫须禀天生格,蹋破虚空莫问津。

单刀秀句枉施设,剜肉成疮向谁说?

直铙讲得石点头,终归不离水中月。

更言者个是如来,诳他自诳苦哀哉!

若也不信葛藤语,一任青天掣电雷。

馀家一任青天笑,碧落浮云徒浩浩。

解说刀兮口不伤,今古岂无言语道。

閒来把笔动毫铓,不欲□然伫寂乡。

无事琼森多种解,争如无事且寻常。

且寻常,犹被虚真笑一场。

可怜好个究全子,唤作究全早压良。

默不是,语乖张,到此分明总是狂。

为报诸方毳侣道,最好波斯入大唐。

形式: 古风

落星寺

此星何事下穹苍,独为僧居化渺茫。

楼阁两回青嶂冷,轩窗风度白蘋香。

经秋远雁横高汉,䫿风寒涛响夜堂。

尽日凭栏聊写望,顿疑身忽在潇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