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扁舟东去,极目沧波渺。

千古送残红,到如今、东流未了。

午潮方去,江月照还生,千帆起,玉绳低,枕上莺声晓。

锦囊佳句,韵压池塘草。

声遏去年云,恼离怀、馀音缭绕。

倚楼看镜,此意与谁论,一重水,一重山,目断令人老。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翻译

小船向东驶去,眼前是无边的苍茫水面。
自古以来,它承载着落日余晖,直到现在,东流的江水仍未停歇。
午后的潮汐退去,江面上映照着升起的明月,众多船只扬帆起航,玉绳星低垂,枕边的黄莺鸣叫唤醒清晨。
我在锦囊中珍藏的优美诗句,韵律压过了池塘边的草色。
那声音仿佛阻断了去年的云彩,惹人离愁,余音在心中回荡。
倚靠在楼头照镜子,这份感慨与谁诉说?一道道水,一座座山,望不见尽头,让人徒增岁月的沧桑。

注释

扁舟:小船。
极目:放眼望去。
沧波:苍茫的水面。
千古:自古以来。
残红:落日余晖。
未了:未停歇。
午潮:午后潮汐。
江月:江面的月亮。
玉绳:古代星名,指北斗七星中的玉衡星。
枕上:枕边。
佳句:优美诗句。
韵压:压过。
声遏:声音阻断。
缭绕:回荡。
倚楼:倚靠在楼上。
看镜:照镜子。
一重水:一道道水。
一重山:一座座山。
令:使。
老:增添年岁。

鉴赏

这首《蓦山溪》是宋代词人陈瓘的作品,以扁舟东去为引,描绘了一幅江面浩渺、潮汐更迭的景象。"千古送残红,到如今、东流未了",表达了岁月流转中人事如梦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午潮退去,江月升起,千帆竞发,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壮阔的画面。

"锦囊佳句,韵压池塘草",词人自比才华横溢,其诗句之美超过池塘边的花草,显示出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信。然而,"声遏去年云,恼离怀、馀音缭绕",又透露出词人心中的离愁别绪,那声音仿佛连天上的云也被触动,余音不绝,勾起了深深的思念。

"倚楼看镜,此意与谁论",词人独自倚窗,对着镜子感叹无人能理解他的心境,山水重重,阻隔了他的视线,也似乎加深了他的孤独和年华老去的忧虑。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90)

陈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

  • 字:莹中
  • 号:了斋
  • 籍贯:沙县城西劝忠坊
  • 生卒年:1057-1124年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

有个胡儿模样别。满颔髭须,生得浑如漆。

见说近来头也白。髭须那得长长黑。

□□□□□□□。籋子镊来,须有千堆雪。

莫向细君容易说。恐他嫌你将伊摘。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醉蓬莱

问东州何处,境胜人幽,两俱难得。

狼山相望,有高堂千尺。

妙曲轰空,彩云翻袖,乐奏壶天长日。

笑我飘然,蓬窗竹户,只延山色。

拟棹觥船,径冲花浪,直造雕筵,共醺仙液。

仍乞蟠桃,向庐山亲植。

未举江帆,早逢淮雁,问故人踪迹。

远老池边,陶翁琴里,此情何极。

形式: 词牌: 醉蓬莱

杂诗(其五)

朔风吹飞雁,南望天无极。

明知寒已至,去此将安适。

衡阳不可度,漳川宁可息。

引领见云中,关塞奔直北。

湑湑赤棠道,采采首山侧。

秋高稻粱肥,胡不奋归翼。

群飞夺孤往,何况栖水国。

君子念乱离,欲行行未得。

形式: 古风

句(其五)

无金可寄东门傅,有齿能欺柱下苍。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