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烟雨图为包公恺写

溪山茆屋知何处,隔岸青山暗烟树。

一棹谁兮路欲迷,缘流似逐桃花去。

嗟予落寞江海滨,到今懒欲问通津。

因君扇底涂狂墨,烟雨苍茫一片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首句“溪山茆屋知何处”,以疑问的方式引出画面的主体——溪流、山峦和茅屋,营造出一种寻觅与发现的趣味。接着,“隔岸青山暗烟树”一句,通过“暗烟树”的描绘,渲染了画面的朦胧美,仿佛是雾气缭绕中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静。

“一棹谁兮路欲迷,缘流似逐桃花去。”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动态感,仿佛有一叶扁舟在溪流中缓缓前行,船上的旅人似乎迷失在了这如画的景色之中,又像是追逐着桃花的踪迹,隐喻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后两句“嗟予落寞江海滨,到今懒欲问通津。”诗人自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事的淡漠,似乎在海边徘徊,不愿涉足尘世的纷扰,更不想寻找通往世俗之路的途径,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最后,“因君扇底涂狂墨,烟雨苍茫一片春。”则是对画家包公恺的赞美,通过他笔下狂放不羁的墨迹,将烟雨苍茫的春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艺术家创作才华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超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尊重与欣赏。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枯木修篁图

老干昂霄几千丈,天籁时闻夜声响。

一竿修竹共萧森,复托丝萝半空上。

寒姿久抱幽人贞,良材孰肯摧为薪。

总令匠氏未相遇,故山风雨年年春。

形式: 古风

为楮府高先生赋牧云歌

我闻黄初平,牧石惊其兄。

至今山中石,尚作羝羊形。

又闻苏子卿,风雪牧北庭。

辛勤十九年,犹持汉家旌。

未闻牧云谁氏子,牧云自号逃其名。

云中所牧竟何物,以云为牧何所凭。

比之牧石仙,犹乃繫尘缨。

意为牧云人,足不到边城。

但见长裾曳侯第,傍人指是侯门英。

静中默与元气会,雄谈四座风雷惊。

端倪变化竟莫测,显晦孰可知其情。

得非当年豢龙氏,驯致神物驱幽灵。

丰隆施鞭掣明电,天吴出浪翻沧溟。

厥术乃至是,厥德良可称。

吾将荐之达,天府游帝廷。

好施霖雨苏苍生呜呼,好施霖雨苏苍生。

形式: 古风

题张县丞凝翠轩卷

张君结庐修竹里,一榻清风净如洗。

几番过雨看新晴,帘捲春阴落乌几。

自从作官今未回,家僮日扫林间苔。

何当直造遂吟啸,不问主人毋见猜。

形式: 古风

少妇行

东家少妇年十五,嫁得良人出为贾。

经年书到不言归,肯念春闺别离苦。

西邻年少犹空房,红缨白马羽林郎。

眼传芳意已相密,愿作双栖鸳与鸯。

朝闻贾死惊未讣,暮奔已作西家妇。

六亲蒙耻无光辉,方逞妖淫浓态度。

欢情得遂无几时,羽林从征须别离。

欲去翻思畴昔事,叮咛恐亦还家迟。

妾言劝郎郎勿疑,妾今贞守无他为。

可怜妇道真能尽,去后郎心肯全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