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阌乡

秦关百二天下壮,百万雄师未能傍。

函关未了又潼关,潼关之败何等闲。

九龄斥逐姚宋死,边将邀功从此始。

今年西屠石堡城,明年又起渔阳兵。

朝廷欲藉边将重,不觉胡雏心暗动。

禄山前死未可知,虽有渔阳突骑将奚为。

自古明王重用武,莫笑书生陈腐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过阌乡》由金代诗人赵秉文所作,通过历史的视角,对唐代的边防政策和将领的功过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开篇“秦关百二天下壮”,描绘了秦地险要的关隘,象征着国家的坚固防御。然而,“百万雄师未能傍”则暗示了即使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无法确保国家的安全。接着,“函关未了又潼关,潼关之败何等闲”两句,以历史上的潼关战役为例,指出即便在关键的防守点失利,也似乎轻描淡写,反映出当时边防策略的不足。

“九龄斥逐姚宋死,边将邀功从此始”揭示了政治因素对边防的影响,唐朝名相张九龄被贬斥后,边疆将领开始追求个人功名,忽视了国家的整体利益。接下来,“今年西屠石堡城,明年又起渔阳兵”描述了边防战争的频繁发生,反映了边防政策的失误和将领的短视。

“朝廷欲藉边将重,不觉胡雏心暗动”表达了对朝廷依赖边将的担忧,认为这种做法可能会激发敌人的野心。最后,“禄山前死未可知,虽有渔阳突骑将奚为”以安禄山为例,警示即使有强大的军队,也可能无法阻止叛乱的发生。全诗以“自古明王重用武,莫笑书生陈腐语”结束,强调了明智的君主应重视军事力量的同时,不应忽视其他治理国家的策略。

这首诗深刻地剖析了唐代边防政策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家危机,体现了赵秉文对历史的洞察力和对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含元殿

秦山从此来,宫殿何巍巍。

含元遗址在,下建十丈旗。

当昔休明日,轩陛朝诸夷。

一旦人事改,翻坐牧羊儿。

譬如元气衰,百疾攻四肢。

陵夷更五代,兴亡如弈棋。

尘埋梨园骨,火烧花萼碑。

寝殿通樵径,宫墙插酒旗。

至今明月夜,石马空闻嘶。

苍天不可问,渭水空自驰。

谁为后来者,应与此心期。

形式: 古风

过乾陵

晓日上乾陵,乾陵何巍巍。

前瞻对双阙,上有十丈碑。

左右蕃夷像,想见朝贡时。

一抔土未乾,衮服易袆衣。

好还虽天道,剪伐尽本支。

凄凉庐陵谪,慷慨黄台辞。

赖有狄相国,取日洗咸池。

母后盗国鼎,吕氏非薄姬。

中睿乃其子,天幸亦其宜。

骊山三日火,见笑牧羊儿。

如何陵上柏,独有神护持。

千秋百岁后,魂魄复来兹。

故山草木赭,应悔复辟迟。

天回西日照,岁暮北风吹。

南登乐游原,默诵昭陵诗。

形式: 古风

发枣社

夜发枣社驿,褰帷见明月。

月照断崖冰,风吹阴磴雪。

山重复峻岭,十步九盘折。

两崖夹深涧,线路仅容辙。

缒车下百尺,轣辘声未绝。

坡陀到平地,稍喜见雉堞。

隔城闻钟鼓,星斗何历历。

故人相劳苦,杯酒慰行役。

夜阑秉明烛,相对恍如失。

形式: 古风

过宁州

季冬落日黄,霜雪原野白。

驱车上峻坂,十步百夫力。

我行未半岭,回视但木末。

白云在高顶,可望不可及。

北风摧去翼,孤烟带远客。

居人候征骑,倦仆望前驿。

仓皇下坡陀,张灯已昏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