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中丞转运江淮

薄赋归天府,轻徭赖使臣。

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去问珠官俗,来经石?春。

东南御亭上,莫使有风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送元中丞转运江淮》。从诗的内容来看,王维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美好祝愿。

“薄赋归天府,轻徭赖使臣。”这里的“薄赋”指的是微薄的税收或贡品,而“归天府”则是说这些税收将被送往中央朝廷。诗人提到这些,是为了突出元中丞转运江淮的重要职责。在古代,管理和调配国家的物资是一项重大的任务。

“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这两句描写了朝廷对民众的恩惠。这里的“欢沾”意味着喜悦之情,而“赐帛老”则是说这些恩惠甚至扩展到了年迈的老人。“恩及卷绡人”中的“卷绡人”可能指的是参与丝绸生产的人群,这里强调了朝廷恩泽所及,覆盖面之广。

“去问珠官俗,来经石?春。”这两句诗较为抽象,有多种解读。一种理解是,诗人在询问关于古代贡品制度的常规,同时也提到了时间的流转,即使过去的制度已经成为历史,但春天依旧会到来。

“东南御亭上,莫使有风尘。”这两句则是在表达一种愿望,那就是希望元中丞在其职责范围内能保持清净无污,免受外界干扰。这里的“东南御亭”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而“莫使有风尘”则是诗人对朋友工作环境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元中丞职责的描述,以及对其工作环境的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的友情和对国家繁荣的期望。王维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首送别诗中寄托了丰富的情感。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送友人南归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方城韦明府

遥思葭菼际,寥落楚人行。

高鸟长淮水,平芜故郢城。

使车听雉乳,县鼓应鸡鸣。

若见州从事,无嫌手板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方尊师归嵩山

仙官欲往九龙潭,旄节朱幡倚石龛。

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送丘为往唐州

宛洛有风尘,君行多苦辛。

四愁连汉水,百口寄随人。

槐色阴清昼,杨花惹暮春。

朝端肯相送,天子绣衣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