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尊师归嵩山

仙官欲往九龙潭,旄节朱幡倚石龛。

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仙人官员打算前往九龙潭,手杖和红色旗帜靠在石窟旁。
山峰仿佛压在天空中央,却高耸入半天上,洞穴穿过江底通向江南。
常年的雨水滋润着杉松,夕阳下翠绿的景色忽然变成了山雾。
请问那对迎接的白鹤,是否曾在衡山送别苏耽这位得道者?

注释

仙官:神话中的仙人官员,代表道教中的修炼者。
旄节:古代使臣或道士手持的饰有牦牛尾的节杖,象征权威或仙职。
朱幡:红色的旗帜,常用于道教仪式。
石龛:岩石中开凿的小型洞穴,常用于供奉神像或作为修行者的居所。
山压天中半天上:形容山势极高,仿佛压在天空的中央,接近半天的高度。
洞穿江底:指洞穴从江底穿过。
江南:中国南方的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地域。
夕阳苍翠忽成岚:夕阳照射下的翠绿山色突然变为薄雾,岚指山间的雾气。
白鹤:在中国文化中,白鹤是长寿和纯洁的象征,常与仙人相伴。
衡岳:即南岳衡山,五岳之一,道教名山。
苏耽:传说中的道教仙人,故事中他乘鹤升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官前往九龙潭的壮丽景象。"旄节朱幡倚石龛"一句,设定了仙官的神秘与尊贵,以及他所处的山谷环境。"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则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高山和深潭的宏伟以及自然力的不可抗拒。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两句,通过瀑布与杉松的湿润,以及夕阳下的色彩变化,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动人的景象。最后一句"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则是诗人通过仙官的角度,询问那些洁白如雪的鹤群是否也曾在衡山为苏耽送行,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友情深厚的寄托。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送丘为往唐州

宛洛有风尘,君行多苦辛。

四愁连汉水,百口寄随人。

槐色阴清昼,杨花惹暮春。

朝端肯相送,天子绣衣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尔不能荐,羞称献纳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平澹然判官

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

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

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

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刘司直赴安西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