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是小子一生知己,上伸肺石,下顾盟车,略迹只原情,身命备承恩再造;
迟阿母七日捐尘,内痛杖桐,外伤梁木,诣灵悲待后,心丧遗憾服三年。
此挽联以深情厚谊开篇,将郭嵩焘比作一生的知己,其高尚品德与忠诚精神犹如直通天庭的肺石,俯瞰着盟约之车,凸显其人格的高洁与深远影响。联语中“略迹只原情”一句,意在强调对郭嵩焘行为动机的理解与尊重,而非仅关注表面行为,体现了对其人格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评价。
接着,联语转向对郭嵩焘逝世的哀悼之情,以“迟阿母七日捐尘”描绘出其离世给亲人带来的巨大悲痛,母亲在七日后才得以安息,暗示了郭嵩焘去世对家庭的巨大冲击。同时,“内痛杖桐,外伤梁木”运用比喻手法,将郭嵩焘的去世比作对家庭内部的打击和外部社会的损失,形象地表达了其在社会和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离去后的巨大空缺。
最后,“诣灵悲待后,心丧遗憾服三年”表达了对郭嵩焘遗体的哀悼以及对其逝世的深切怀念。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郭嵩焘生前贡献与品德的永恒纪念。通过这一系列的情感表达,联语不仅展现了对郭嵩焘个人的哀思,也反映了其在社会与家庭中的深远影响,以及后人对其品格与功绩的崇敬与怀念。
不详
慕韩荆州之风,收名定价,千里投夏口,千官上石头,开诚布公,瑕瑜不掩,身世感遭逢,受知倍戚受恩者;
继曾文正而谥,拜印封侯,一威著藩篱,一德弥宇宙,安内攘外,笙罄同音,仔肩需寄代,慎终难为慎始人。
寰海诵缁衣,愧我酬知非国士;
洞庭归素旐,问天何意丧斯文。
廿年功德如新,能使匕鬯勿惊,楚境遂为天下重;
小子亲炙最晚,但见声色不动,中朝重奠泰山安。
上千秋鉴,献大宝箴,经济文章,百世心传家学远;
授黄石书,结赤松侣,神仙富贵,四朝身受国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