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其十二)温汤

连山西南来,中断还崛起。

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

飞峰上灵秀,众壑下清美。

逮兹势力穷,犹能出奇伟。

谁燃丹黄燄,爨此玉池水。

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

当年谢康乐,弦绝今已矣。

水碧复流温,相思五湖里。

形式: 古风

翻译

从连山的西南方向延伸而来,中途中断后又重新崛起。
它的高度可达数千仞,占地足有三百里。
飞翔的山峰充满灵气,山谷下的景色清新优美。
尽管力量耗尽,它仍然展现出非凡的雄伟气象。
是谁点燃了火焰,煮沸了这片如玉的池水。
来访者纷纷解开衣带,想要洗净世间尘埃。
昔日的谢康乐已经离去,琴声不再,令人惋惜。
水色碧绿且温暖,思念之情在五湖之间流淌。

注释

西南:方位,指连山的西南方。
中断:指山脉的中断部分。
干霄:形容极高,直插云霄。
据地:占据大地。
灵秀:形容山峰秀美、有灵气。
众壑:众多山谷。
势力穷:力量耗尽。
丹黄:红色和黄色,象征火焰。
玉池:形容清澈美丽的池塘。
解带:解开衣带,比喻洗涤心灵。
谢康乐:古代文人,善琴。
弦绝:琴弦断,指谢康乐已逝。
相思:思念之情。
五湖:泛指江南地区的大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雄伟壮观的山水景象。开头“连山西南来,中断还崛起”勾勒出连绵不绝、层峦叠嶂的山势,其间的“干霄几千仞”和“据地三百里”则形象地表达了山脉的高峻与广阔。诗人通过对飞峰灵秀和众壑清美的描写,展现了这片自然景观的神奇与美丽。

接着,“逮兹势力穷,犹能出奇伟”表明即便是山水之势已至极限,也依然能够表现出令人惊叹的非凡气概。诗中的“谁燃丹黄燄,爨此玉池水”则引出了炼丹烧火以炼制药石的意象,这里的“玉池水”可能是指山间清澈的泉水,它被用来冲洗或煎熬药物,以期获得长生不老的效果。

“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这清澈泉水洗净尘世的羁绊和烦恼,寄托着对精神层面上的净化与超脱的愿望。这里,“当年谢康乐,弦绝今已矣”中的“谢康乐”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以清高自许之人,而“弦绝”则象征着音乐或生活中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

最后,“水碧复流温,相思五湖里”通过对水的描写,再次强调了山水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这片景色的深切怀念。这里的“五湖”可能是指中国南方某些著名的湖泊,如西子湖、太湖等,它们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象征着文化与情感的积淀。

整首诗通过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寄托,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描写与哲思情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赋水仙花

隆冬凋百卉,江梅厉孤芳。

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

纷敷翠羽帔,温靘白玉相。

黄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

弱植愧兰荪,高操摧冰霜。

湘君谢遗楪,汉水羞捐珰。

嗟彼世俗人,欲火焚衷肠。

徒知慕佳冶,讵识怀贞刚。

凄凉柏舟誓,恻怆终风章。

卓哉有遗烈,千载不可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忆秦娥.雪梅二阕奉怀敬夫(其一)

云垂幕,阴风惨淡天花落。

天花落,千林琼玖,一空鸾鹤。

征车渺渺穿华薄,路迷迷路增离索。

增离索,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秦娥.雪梅二阕奉怀敬夫(其二)

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

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水调歌头(其二)次袁仲机韵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

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

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

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

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

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

只恐买山隐,却要炼丹成。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