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署岩老亭

手持养性书,此地学耕渔。

身似龙蛇蛰,情忘木石居。

地迷成远复,政静得中虚。

何必求深隐,幽蒙即所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手捧修身养性的书籍,在这里学习农耕和捕鱼。
身心如同冬眠的龙蛇,情感忘却了木石般的寂静生活。
周围的环境仿佛变得遥远而深邃,政治清静则内心空灵。
何须追求深深的隐居,幽静朦胧之处就是我的居所。

注释

手持:拿着。
养性:修养品性。
书:书籍。
此地:这里。
学:学习。
耕渔:农耕和捕鱼。
身似:身体如同。
龙蛇蛰:龙蛇冬眠。
情忘:情感忘却。
木石居:木石般的生活。
地迷:环境迷离。
成远:变得遥远。
政静:政治清静。
中虚:内心空灵。
何必:何必还要。
求深隐:追求深深隐居。
幽蒙:幽静朦胧。
即所庐:就是居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襄所作的《仙居县署岩老亭》,描绘了作者在仙居县署的一处岩老亭中修身养性的生活情景。首句“手持养性书”,展现了诗人手捧书籍,专注于内心修养的形象。接下来,“此地学耕渔”表达了他对农耕和渔事的亲近,体现了躬身实践的生活态度。

“身似龙蛇蛰”运用比喻,形容诗人蛰伏于世,不求显达的状态,如同龙蛇冬眠,静待时机。而“情忘木石居”则进一步强调他心境淡泊,如同木石般无欲无求,居住于此。环境的偏远和政治的宁静为他提供了内心的宁静与充实。

最后两句“何必求深隐,幽蒙即所庐”点明主题,诗人认为无需刻意追求深山隐居,这样的幽静之地就是他的理想居所。整首诗通过描绘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超然物外的境界。

收录诗词(187)

陈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城

芦苇萧疏天气清,水含山色照重城。

绿芜何处管弦地,碧落旧时钟鼓声。

三峡桥边秋雨过,六鳌宫里夜潮生。

萧郎秦女无归约,十二瑶台空月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对景偶书

天角暝光收,空中爽气流。

雨回巫峡暮,波起洞庭秋。

塞阔归鸿远,林疏败叶稠。

碧云音信绝,目断五城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白头

白头四十未逢知,锻石裨天已后时。

正好中行求独复,岂能上施学颠颐。

生荣死辱如观火,吉去凶来莫问龟。

若有名山归便隐,一编周易是吾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友人郑穆病起感怀

五老村中会隐时,投梭即是十年期。

自谙海燕归巢早,祗恐山桃结实迟。

伊吕功名何日到,轲扬辞业是人知。

如君未忍抛簪去,买取青山寄岭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