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

雷电不敢伐,鳞皴势万端。

蠹依枯节死,蛇入朽根盘。

影浸僧禅湿,声吹鹤梦寒。

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雷电也不敢劈砍它,树皮如龙鳞般形态万千。
蛀虫依靠着干枯的枝节直至死亡,蛇蜿蜒进入腐朽的树根中盘踞。
树影浸湿了僧人的禅房,风声摇动树梢,令鹤的梦也感到寒冷。
在那些普通的风雨交加夜晚,这里应有鬼神在旁观。

注释

雷电:自然现象,指打雷和闪电。
伐:砍伐。
鳞皴:形容树皮像鱼鳞一样粗糙不平。
势万端:形态变化多端。
蠹:蛀虫。
枯节:干枯的树枝或树节。
死:在此指蛀虫生命终结于此。
蛇:一种爬行动物,此处象征隐秘与危险。
朽根:腐烂的树根。
影浸:树影覆盖并渗透。
僧禅:和尚修行的地方,这里指禅房。
湿:湿润,此处形容树影带来的阴凉潮湿感。
声吹:风声吹过。
鹤梦:比喻高洁之人的梦境,也可理解为清静之境。
寻常:普通的。
风雨夜:刮风下雨的夜晚。
应有:应该存在。
鬼神:超自然的生物,常指神秘力量的存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老松树的壮丽景象和深远意境。

"雷电不敢伐,鳞皴势万端"表达了古松在雷电的洗礼下依然屹立不倒,形态奇特,气势非凡。这里的“鳞”字用来形容树皮的粗糙和坚硬,与“鳞皴”一词相呼应,生动地展现了松树经历风霜后的顽强生命力。

"蠹依枯节死,蛇入朽根盘"则描绘了古松内部的生态环境。尽管有昆虫寄生在枯木上,有蛇窜伏于腐烂的树根之中,但这也彰显了生命力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影浸僧禅湿,声吹鹤梦寒"通过对比,表达了古松不仅给予物以庇护,也给予心灵以平静。这里的“影”指的是树荫覆盖下的清凉,而“声”则是风吹过松针发出的声音,这些都让人感到一丝凉意和宁静。

"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最后两句诗,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界、尤其是古松所蕴含的超自然力量的一种敬畏之情。在平凡的风雨之夜,或许会有鬼神前来探望这棵历经沧桑的古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古松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生命力,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与美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情怀。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对菊

蝶醉风狂半折时,冷烟清露压离披。

欲倾琥珀杯浮尔,好把茱萸朵配伊。

孔雀毛衣应者是,凤凰金翠更无之。

何因栽向僧园里,门外重阳过不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对雪

松门堆复积,埋石亦埋莎。

为瑞还难得,居贫莫厌多。

听怜终夜落,吟惜一年过。

谁在江楼望,漫漫堕绿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归雁

塞门春已暖,连影起蘋风。

云梦千行去,潇湘一夜空。

江人休举网,虏将又虚弓。

莫失南来伴,衡阳树即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戊辰岁江南感怀

忽忽动中私,人间何所之。

老过离乱世,生在太平时。

桃李春无主,杉松寺有期。

曾吟子山赋,何啻旧凌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