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永叔景灵致斋见怀

翰林文字本雄强,况复斋祠向静坊。

高树黄鹂无去意,深廊朱幕动微凉。

不嗟门外尘沙苦,只觉壶中岁月长。

庭下阴苔未教扫,榴花红落点青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翰林的文字原本就刚劲有力,更何况是在静谧的斋祠之地。
高大的树上黄鹂鸟不愿离去,深深的走廊和红色的帷幕带来微微的凉意。
不感叹门外尘世的艰辛,只觉得壶中的时光悠长。
庭院下的青苔还未清扫,石榴花红艳地落下,点缀着一片青翠。

注释

翰林:指翰林院,古代官署名。
雄强:刚健有力,形容文字风格。
斋祠:供奉神灵或先贤的场所。
静坊:安静的街坊。
高树:高大的树木。
黄鹂:一种鸣声悦耳的鸟。
微凉:轻微的凉意。
嗟:叹息。
门外:门外的世界。
壶中:指时间,常用来比喻短暂或虚构的时间。
岁月长:时光漫长。
阴苔:阴暗处的苔藓。
未教扫:还未被清扫。
榴花:石榴花。
点青苍:点缀着青翠的颜色。

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诗《依韵和永叔景灵致斋见怀》以翰林文人的身份为背景,描绘了斋祠中的宁静与闲适。首句“翰林文字本雄强”,展现了诗人作为文人墨客的才情与气魄。接着,“况复斋祠向静坊”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斋祠位于僻静的坊间,更显其宁静。

“高树黄鹂无去意,深廊朱幕动微凉”两句,通过黄鹂在高树上停留,不愿离去,以及深廊内朱色帷幕随微风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恬淡而略带凉意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对这种静谧生活的喜爱。

“不嗟门外尘沙苦,只觉壶中岁月长”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纷扰的超脱,他并不感叹世事艰辛,反而在内心深处感受到时光在宁静斋祠中的流逝更为悠长。最后,“庭下阴苔未教扫,榴花红落点青苍”描绘了庭前苔藓未除,榴花凋零,落在青苔上的景象,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自然之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景灵致斋的日常,流露出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体现了宋诗的淡泊与意境之美。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仲源暮冬见寄

曾未学黄庭,衰颜已可惊。

诗能如阮籍,评不愧钟嵘。

玉轸调初美,冰壶想更清。

兔园风雪甚,还听雁来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依韵和刘六淮潮

汐潮如有信,时向旧痕生。

始觉回波定,还看曲渚平。

舞鸥随下上,寒日共浮倾。

后夜人无寐,遥听入浦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依韵和刘比部留别

春云已泊帘,浓淡半晴天。

沙草微抽绿,林枝远带烟。

况兹逢晚景,那更送归船。

苦酒聊为酌,无劳辨圣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依韵和孙侔雁荡二首(其二)

雁荡高高路莫通,衔芦秋翼入云峰。

山头水阔不见影,岩下沙平时有踪。

千仞柱天何敛闪,万工挥笔漫轻浓。

葛巾蜡屐未能著,空羡青苍重复重。

形式: 古风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