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刘六淮潮

汐潮如有信,时向旧痕生。

始觉回波定,还看曲渚平。

舞鸥随下上,寒日共浮倾。

后夜人无寐,遥听入浦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潮水似乎有信使,时常在旧痕迹处显现。
我开始察觉到潮水的回波稳定下来,水面也变得平静如镜。
海鸥随着潮水起舞,与寒冷的日光一同漂浮摇曳。
深夜里,人们难以入睡,远处传来潮水涌进河湾的声音。

注释

信:比喻潮水有规律地涨落。
旧痕:指潮水曾经冲刷过的地方。
回波:潮水退去后留下的波动。
曲渚:弯曲的小洲或水域。
舞鸥:在水面飞翔的鸥鸟。
入浦声:潮水流入河湾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刘六淮潮》,通过对潮水涨落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受。首句“汐潮如有信”,以拟人手法写潮汐规律如约而至,富有诗意。接下来的“时向旧痕生”描绘了潮水按时在岸边留下印记,暗示着岁月的流转。

“始觉回波定”描绘潮水退去后的平静,而“还看曲渚平”则进一步强调了水面的开阔与宁静。诗人观察到海鸥随着潮水起舞,与日光共浮,画面生动活泼。“舞鸥随下上,寒日共浮倾”这两句,通过动态的鸥鸟和静态的阳光,展现了潮汐变化中的和谐景象。

最后两句“后夜人无寐,遥听入浦声”,诗人想象夜晚静听潮水入港的声音,表达了对潮汐之美的深深沉醉,以及由此引发的难以入眠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梅尧臣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情赞美。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刘比部留别

春云已泊帘,浓淡半晴天。

沙草微抽绿,林枝远带烟。

况兹逢晚景,那更送归船。

苦酒聊为酌,无劳辨圣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依韵和孙侔雁荡二首(其二)

雁荡高高路莫通,衔芦秋翼入云峰。

山头水阔不见影,岩下沙平时有踪。

千仞柱天何敛闪,万工挥笔漫轻浓。

葛巾蜡屐未能著,空羡青苍重复重。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依韵和孙侔雁荡二首(其一)

海边巉绝有苍山,怪怪奇奇物象闲。

百丈素流珠喷薄,千重红树火回环。

远寻僧寺石屏下,时遇野人云屋间。

今日京华见君说,便思轻舸出东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依韵和孙浦二都官展墓由大明精舍而归(其二)

拜垄忽生寒食心,应缘春入感啼禽。

泪沾宿草根仍冻,马立荒沙迹已深。

野老辍耕风料峭,山房开昼日阴森。

归鞍却望原头路,羃历轻烟物景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