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环中

丹霞不蹋长安道,生涯萧条破席帽。

囊中收得劫初铃,夜静月明狮子吼。

那伽定后一炉香,牛没马回观六道。

耆域归来日未西,一锄识尽婆娑草。

形式: 古风

翻译

丹霞山不会踏足长安的道路,我的生活困顿,只戴破旧的席帽。
口袋里藏着劫难初起时的铃铛,夜晚寂静,明亮的月光下仿佛听到狮子的吼声。
打坐禅定之后,只有炉香相伴,牛和马都已归位,我审视着六道轮回。
当耆域回归时,太阳还未西沉,一把锄头便能辨识出婆娑草的一切。

注释

丹霞:指代名山丹霞山,可能象征隐居之地。
长安道:古代中国的首都长安的道路,这里指世俗繁华之地。
生涯:指诗人的人生或生活状态。
破席帽:形容生活贫困,帽子破旧。
囊中:口袋里。
劫初铃:可能象征着过去的苦难或某种警示。
狮子吼:佛教中狮子象征智慧,此处可能指内心领悟。
那伽:梵语,指瑜伽修行者。
一炉香:象征静心修行或冥想。
六道:佛教中的生死轮回之道,包括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种境界。
耆域:古印度神话人物,此处可能象征智慧或回归者。
婆娑草:可能指佛教中的某种植物,象征佛法或修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赠王环中》。诗中,黄庭坚以丹霞隐士的形象自比,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淡泊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丹霞不蹋长安道"描绘了他不愿涉足繁华的都市生活,选择了清贫而宁静的生活方式,"生涯萧条破席帽"则形象地刻画了他的简朴生活状态。

"囊中收得劫初铃,夜静月明狮子吼"两句,运用了佛教典故,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即使在寂静的夜晚,也能听到内心深处的觉悟之声,如同狮子吼一般震撼人心。

"那伽定后一炉香,牛没马回观六道"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定和生死轮回的理解,他在修行之后燃香冥想,洞察世间万物的流转。

最后两句"耆域归来日未西,一锄识尽婆娑草",以耆域佛的故事结尾,寓意王环中或许也像耆域一样,回归自然,用简单的生活方式洞悉生命的真谛,即使是锄头下的草木,也能看出其中的智慧和哲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禅意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赠成都六祖沙弥文信颂

尘是文信,界是沙弥。积尘成世界,析界作微尘。

界喻人天果,尘为有漏因。

尘因因不实,界果果非真。

因果皆如幻,堂堂出世人。

形式: 古风

赠朱方李道人

颧骨横穿寿门过,年比数珠剩三颗。

横吹铁笛如怒雷,国初旧人惟有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哿]韵

赠别几复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

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赠别李端叔

我观江南山,如目不受垢。

忆食江南薇,子独于我厚。

在北思江山,如怀冰雪颜。

千峰上云雨,岑绝何由攀。

当时喜文章,各有儿子气。

尔来颔须白,有儿能拜起。

读书浩湖海,解意开春冰。

成山更崇崛,顾我丑丘陵。

白玉著石中,与物本落落。

泾渭相将流,世不名清浊。

乞言既不易,赠言良独难。

古来得道人,挂舌屋壁间。

牧羊金华道,载酒太玄宅。

支颐听晤语,愿君喙三尺。

我行风雨夜,船窗闻远鸡。

故人不可见,故人心可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