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天多之淮东梁县迎先尉公柩兼陈言行省二首(其一)

淮县当年逼塞垣,乃翁采棒此悬门。

馀威尚可消奸猾,故老应思识子孙。

几岁荒邱埋月冷,九秋丹旐逆风翻。

访求合有遗文在,归与乡闾共讨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的一种情景,诗中融入了对故土的深厚感情和对先辈功绩的缅怀。开篇“淮县当年逼塞垣,乃翁采棒此悬门”两句,以淮县作为背景,通过“逼塞垣”和“采棒此悬门”的画面,描绘出一种边塞的紧张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先辈维护家园的勇敢与坚守。

接着,“馀威尚可消奸猾,故老应思识子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历史功绩的缅怀和对后人的期望。诗人希望那些曾经的英勇事迹能够激励后人,保持警觉,以防范奸邪之徒。

“几岁荒邱埋月冷,九秋丹旐逆风翻”两句,则转向自然景象,通过荒凉的山丘和寒冷的月亮,以及飘扬的旗帜,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肃穆的气氛。这里的“几岁”与“九秋”,均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最后,“访求合有遗文在,归与乡闾共讨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探寻和对知识的追求。诗人希望能够找到那些被时光掩埋的历史文物,并带回家乡,与同乡们共同研讨,这不仅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尊重,也反映出诗人对根深蒂固的故土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写、对先辈功绩的纪念以及对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的追寻,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同时也透露出一丝离别之中的哀愁。

收录诗词(197)

汪炎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澹斋吴判官还台

佐郡清声播,巡台应辟除。

施为多近古,恬澹不渝初。

政每寻无迹,□□□□馀。

抚摩殊搏击,去蠹肯踌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舍弟原臣之太谷县主簿

常棣华前酒一觞,怜渠楚蜀久飘扬。

三春入觐来天阙,万里承恩涉太行。

亲舍遥瞻云白白,客车深护树苍苍。

在官佐政须清谨,伫听贤声到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哭中彝兄三首(其三)

追随从早岁,终始只真情。

责善古朋友,恤灾亲弟兄。

靡酬亏大义,重聚倘来生。

泪尽哭吾父,情伤忽屡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哭中彝兄三首(其二)

我方缠世故,而已返于真。

亦岂异流俗,自难逢若人。

病多犹嗜学,客至不知贫。

毫发犹无愧,情钟骨肉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