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崔邵池阳别墅

杨柳色已改,郊原日复低。

烟生寒渚上,霞散乱山西。

待月人相对,惊风雁不齐。

此心君莫问,旧国去将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柳树与杨树的颜色已经改变,郊外的原野上太阳再次沉落。
烟雾从寒冷的小洲上升起,晚霞在群山之间消散开来。
人们相对而立等待月亮升起,突然的风惊扰了雁群,使它们飞得参差不齐。
我的心意你无需多问,回到久别的故乡只怕会迷失方向。

注释

杨柳:指柳树和杨树,常用来形容春景或离别的情景。
色已改:指颜色变化,这里暗示季节的更替或时间的流逝。
郊原:郊外的平原地带。
日复低:太阳又一次下沉,表示傍晚时分。
烟生:烟雾升起。
寒渚:寒冷的小洲或水边之地。
霞散:晚霞消散。
乱山:群山,山势纷乱不齐。
待月:等待月亮出现,常有期盼、思念之意。
人相对:人们面对面站立,可能指相聚或期待的场景。
惊风:突如其来的风。
雁不齐:雁群因受惊而飞得不整齐。
此心:我的心意或心情。
君莫问:你不必问,有难以言说或不愿详述之意。
旧国:故乡,久别的国家或地方。
去将迷:回去可能会感到迷茫或找不到方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末至冬初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意象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旧国离别的复杂情感。

"杨柳色已改,郊原日复低"两句,借助杨柳的颜色变化和郊野日暮的景象,传递出时间流转与空间寂静的氛围。这里的“色已改”暗示了季节更迭,而“日复低”则增添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情绪。

"烟生寒渚上,霞散乱山西"进一步深化了秋末冬初的景象。“寒渚”的烟雾和“乱山西”的霞光,构成了一个既有暖色调又带有冷清气息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两句,不仅描绘出自然界的美丽,也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待月人相对,惊风雁不齐"则是诗人的情感流露。诗人在等待明月之际,与亲人或知己面对面坐着,而突如其来的秋风和不成群的雁阵,都是对离别哀愁的一种象征。

最后两句“此心君莫问,旧国去将迷”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诗人似乎在劝慰自己或他人,不必深究这颗因时光流逝和故土难离而困惑的心。而“旧国去将迷”,更直接地表达了对过去的留恋与不舍,仿佛一切都被时间的迷雾所笼罩。

整首诗以其清新隽永的语言、生动细腻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世界的深刻把握。

收录诗词(174)

马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 字:虞臣
  • 籍贯: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
  • 生卒年:799—869

相关古诗词

宿翠微寺

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宿裴氏溪居怀厉玄先辈

树下孤石坐,草间微有霜。

同人不同北,云鸟自南翔。

迢遰夜山色,清泠泉月光。

西风耿离抱,江海遥相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西岳白石僧

挂锡中峰上,经行踏石梯。

云房出定后,岳月在池西。

峭壁残霞照,欹松积雪齐。

年年著山屐,曾得到招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寄终南真空禅师

闲想白云外,了然清净僧。

松门山半寺,夜雨佛前灯。

此境可长住,浮生自不能。

一从林下别,瀑布几成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