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其三)

牧杖信为急,调弦贵不奢。

腾猿安可制,逸马本难罝。

驱驰习声色,冠盖竞豪华。

既入王孙第,还向季伦家。

静心澄业累,省念勖身瑕。

庶兹凭七觉,时用免三邪。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反思。首句“牧杖信为急”,以牧童手持牧杖,急切地驱赶牛羊的形象,隐喻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的状态。接着,“调弦贵不奢”则强调了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同时,不应过分奢侈,应保持节俭朴素的生活态度。

“腾猿安可制,逸马本难罝”两句,通过动物的自由与难以束缚,象征着人的天性与欲望的不可遏制。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示,也是对社会秩序与道德约束的思考。

“驱驰习声色,冠盖竞豪华”描绘了当时社会上追逐名利、崇尚奢华的现象,反映了社会风气的浮躁与功利。而“冠盖”一词,不仅指代了权贵阶层的服饰,也暗含了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既入王孙第,还向季伦家”则进一步展示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与贫富差距,暗示了社会结构的不平等。这两句通过对比贵族与普通人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静心澄业累,省念勖身瑕”则是诗人对于个体修养的倡导,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反省自己的行为,努力提升自我。

最后,“庶兹凭七觉,时用免三邪”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修行七觉(即七种智慧)来避免三种邪恶(即贪、嗔、痴),达到心灵的净化与解脱,体现了佛教思想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社会、道德以及个人修养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62)

道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六十二首(其四)

三山羽化竟无成,五热殷忧徒自萦。

并入繁笼处尘馆,何如寂虑出危城。

镜智圆规光且净,月行驰轮皎复晴。

侧径崎岖尔回辙,通庄达老岂同征。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颂六十二首(其五)

玄亮吐清气,神响彻幽笼。

登台发春咏,高兴避希踪。

乘虚感灵觉,鱼山振思童。

摹写天歌梵,冀布法音同。

哀婉故不下,飘扬数仞中。

比丘歌声呗,人畜振心钟。

斯由畅玄句,即感雁游空。

神朝发筌悟,豁尔自灵通。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六)

久厌无明树,方欣奈苑鲜。

始入香山路,终逢不坏身。

定花发智果,神灯照梵天。

霞幡同锦色,芬馥合炉烟。

宛转腾空扬,倒下似红莲。

夙夜风吹转,香迭轮王因。

攀仰无厌足,结侣感留瞻。

何知色中彩,招福寿延年。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七)

令月建清斋,佳辰召无强。

四部依时集,七众会升堂。

萧条清梵举,哀宛动宫商。

香气腾空上,乘风散遐方。

叹德研冲邃,词辩畅玄芳。

折烦呈妙句,临时拆婉章。

缁素相依托,财法发神光。

神田今夕满,恩慧导存亡。

形式: 偈颂 押[阳]韵